资讯中心

2024年度农业主推技术——内蒙古沿黄灌区盐碱化耕地综合改良与高效利用技术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2024/4/2 9:03:56
13106
导读: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和潜在的重要粮仓,内蒙古自治区现有盐碱地面积8489 万亩,其中盐碱化耕地1585.38万亩。
  【农机网 科技创新】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1.技术研发推广背景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和潜在的重要粮仓,内蒙古自治区现有盐碱地面积8489 万亩,其中盐碱化耕地1585.38万亩,仅沿黄灌区盐碱化耕地面积742.70万亩,占全区盐碱化耕地面积的46.87%;且每年仍以15-20 万亩速度递增,土壤盐碱化已成为内蒙古沿黄灌区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障碍因子,严重制约区域农业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进行盐碱地分区分类综合改良技术集成与示范,对保护自治区耕地面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23年7月2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全面摸清盐碱地资源状况,研究编制盐碱地综合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实施方案,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因地制宜利用盐碱地,向各类盐碱地资源要食物,“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加快选育耐盐碱特色品种,大力推广盐碱地治理改良的有效做法,强化水源、资金等要素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部署。
 
  针对内蒙古沿黄灌区盐碱地分级分类技术体系尚未建立,分区分类改良技术及其效果不显著;盐碱地治理完全依赖黄河水漫灌洗盐压盐,水分利用效率低;各种改良技术单一、参数模糊、标准化程度低以及相关技术综合应用有效斜街差、改良周期长、长效性差,严重影响区域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基于此,在水资源日趋紧缺和盐碱化程度逐年加重的态势下,通过多年多点的盐碱地不同改良技术措施的控制试验与阶段性技术成果研究与示范,构建和熟化了以盐碱地改良与产能提升为核心的盐碱地分级分类治理技术与集成应用模式。
 
  2.解决的主要问题
 
  (1)盐碱地分级分类技术体系尚未建立,分区分类改良技术及其效果不显著;
 
  (2)盐碱地治理完全依赖黄河水畦灌洗盐压盐,用水量大,水分利用效率低;
 
  (3)不同类型/程度盐碱地各种改良技术单一、参数模糊、标准化程度低;
 
  (4)各种改良技术综合应用有效衔接差、见效慢、改良周期长、长效性差;
 
  (5)综合改良与高效利用的可持续性在生产实践中仍未得到大面积推广运用。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内蒙古沿黄灌区盐碱化耕地综合改良与高效利用技术”,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推广示范、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兴蒙”等20多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支持下,已在内蒙古沿黄灌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等4个盟市托克托县、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达拉特旗、杭锦旗、准格尔旗、乌拉特前旗、五原县、临河区、杭锦后旗等10个旗县进行大面积推广示范,累计推广270多万亩,新增纯收益6560万元。
 
  (三)提质增效情况
 
  “内蒙古沿黄灌区盐碱化耕地综合改良与高效利用技术”,示范区土壤pH平均降低0.32-0.56个单位,全盐含量降低25.66%-43.6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7%-43%,亩均产量提高15%-47%;节水效率提升25%~47%、节肥效率提升 15%~50%、增产效果效率14%~249%。  轻度盐碱化耕地改良技术模式:节水效率提高 25%~31%、有机质含量提高 5%~14%、作物产量提高 13%~17%;中度盐碱化耕地改良技术模式:节水效率提高 37%~47%、盐分降低 12%~39%、作物产量提高 15%~37%;重度盐碱地改良技术模式:节水效率提高 29%~36%、盐分降低 10%~35%、作物产量提高 167%~249%。同时项目实施后为实现黄河流域盐碱障碍消减、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绿色发展、粮食安全保障提供了科技支撑与示范推广样板,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技术获奖情况
 
  1.2023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主推技术;
 
  2.2021年入选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脱硫石膏资源和利用与盐碱地治理技术开发与应用;
 
  3.2019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特征及改良技术集成与应用;
 
  4.2020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二等奖:盐碱化耕地改良技术集成示范。
 
  二、技术要点
 
  (一)技术组成
 
  基于沿黄灌区不同区域盐碱类型、程度复杂,土壤盐分含量高、质地黏重、耕层土壤脱盐困难、地下水位高、土壤结构差、有机质及养分含量低、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等问题,研发出针对不同程度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即以地力培育全耕层熟化与节水控肥增效为核心的轻度盐碱化耕地治理技术;以灌排工程优化与水肥盐调控为核心,辅以改土培肥亚耕层熟化的中度盐碱化耕地治理技术;以灌排配套与耐盐适盐作物鉴选为核心,配套农艺、化学、生物等措施的重度盐碱化耕地治理技术;构建和熟化了以盐碱化耕地改土培肥与产能提升为核心的分级分类治理集成技术模式,并取得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二)技术原理
 
  1.基于土壤盐分离子组成及各阳离子交换量的基础上,结合土壤质地和渗透性、团聚体等性状检测指标,提出了盐碱地的分类、分级(程度)量化指标体系;
 
  2.研发了田间原位速测装置土壤改良快速施用脱硫石膏施用量技术;研制了盐碱地用土壤疏松设备、开沟躲盐播种、牧草种植施肥、起垄覆膜铺滴灌带一体机等专用耕作、播种、施肥机具设备。
 
  (三)关键技术
 
  1.氯化物硫酸盐化土:以灌排工程配套水盐调控技术为核心,辅以盐生植物/耐盐作物饲草、生物有机肥和秸秆深埋为一体的精准施策技术;
 
  2.苏打盐化土:以增施石膏类土壤调理剂水盐调控为技术核心,辅以耐碱作物/饲草、有机肥和秸秆还田为一体的精准施策技术;
 
  3.钠质碱化土:以精准施用石膏类土壤调理剂化学降碱技术为核心,辅以耐碱作物饲草、有机肥、腐殖酸、秸秆还田及水盐调控为一体的精准施策技术。
 
  (四)技术要点
 
  轻度盐碱化耕地:春季整地施用腐熟农家肥2 m3/亩~4 m3/亩,生物肥料100 kg/亩~300 kg/亩、商品有机肥100kg/亩~300 kg/亩;秋季作物收获后将秸秆切割成8 cm~10 cm(撒施尿素8 kg/亩+腐熟剂2 kg/亩),深翻20 cm~35 cm;作物关键时期滴灌增施微生物菌剂或改良剂1 kg/亩~2 kg/亩。中度盐碱化耕地:春季整地施用腐熟农家肥4 m3/亩~6 m3/亩、脱硫石膏土壤调理剂400 kg/亩~600 kg/亩、腐植酸型改良剂150 kg/亩~200 kg/亩;配套实施深松40 cm或粉垄50 cm~60 cm;秋季作物收获后将秸秆切割成8 cm~10 cm(撒施尿素4kg/亩+腐熟剂2 kg/亩),深翻20 cm~35 cm。重度盐碱化耕地:在排灌配套的基础上,配套“暗管排盐”工程措施(砂壤 35~40 m、壤土25 m~35 m、黏壤土 20 m~25 m、黏土 15~20 m,最佳埋管深度 0.8 m~1.2 m),春季整地施用腐熟农家肥6 m3/亩~8 m3/亩、脱硫石膏土壤调理剂600 kg/亩~800 kg/亩、腐植酸型改良剂200 kg/亩~400 kg/亩,掺明沙20 t/亩,深松40 cm、粉垄50 cm~60 cm,并采用开沟躲盐或沙穴水膜种植。
 
  (五)技术模式
 
  以地力培育全耕层熟化与节水控肥微生物强化为核心的轻度盐碱地改良技术;以灌排工程优化与水盐精准调控为核心,辅以改土培肥亚耕层熟化的中度盐碱地改良技术模式;以耐盐适盐作物鉴选与灌排配套为核心,配套农艺(开沟躲盐播种、起垄覆膜铺、覆沙用存水)、化学(土壤调理剂)、生物(微生物菌剂、生物肥料)等措施的重度盐碱地改良技术模式。
 
  三、适宜区域
 
  本项技术适宜于内蒙古沿黄灌区或沿黄流域同类型的盐碱化耕地综合利用或新开垦盐碱地的改良区域。

热门评论

上一篇:2024年春小麦科学灌溉技术指导意见

下一篇:2024年小麦提单产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