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网

登录

植保无人机适用于我国农村地区吗?普及难度在哪儿?

发布时间:2019/4/12 8:57:19
浏览次数:4720
(来源:)
  植保无人机在中国的商业模型,我们从需求端和盈利端两方面来看。首先是需求端,中国农民人均管理的耕种面积相对较少。随着农村劳动力减少,中国需要提高机械化水平以提高农民效率,农业植保机的效率是人工打药的40倍。因此,从市场需求端来看,随着劳动力减少,人力成本上升,农业植保无人机有很大的市场。
 
  植保无人机作为新兴行业,现在还处于市场培育阶段,需要帮助农民和用户改变认知和解决痛点,才能实现普及。目前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解决:农民没有尝试过无人机打药服务,对其效果持怀疑态度。我们需要改变农民的认知,让他们了解到植保无人机打药效率高、效果好,愿意使用无人机打药。比如我们目前会通过代理商和植保队向农民讲课宣传无人机打药,也有先帮农民打一小块地示范,农民看到效果后会比较认同无人机打药。此外,在农业公众号会发布无人机在不同作物上的实际应用案例,帮助农民了解无人机适合作业哪些作物。
 
  植保无人机使用频率高、作业环境相对恶劣、使用强度大,因此极易出现故障。为此,我们将农业植保机售后维修点铺设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每个省的维修点1-10多家不等,能够快速解决售后问题。同时还推出机损险——提供备用机,保障用户修得起飞机。
 
  以目前的市场状况来说不算普及,很多人对无人机喷药还是半信半疑,但即使是这样的状况它后面也会是一个趋势,毕竟现在有很多公司在推广,也包括有些地方也在推广,现阶段人工喷的工作效率大概1人1天大概应该不到10亩(以水稻或小麦为例),而且以人工来说,当小麦或者水稻出花时,人工拖管进去喷洒容易让它们受损而影响收成。但对于无人机来说不但在不太影响授粉的前提下工作,以10亩为例可能只是不到半小时,甚至只是10来分钟的事,效率是人工比不上的。
 
  当然,普及难度肯定有,而且大。现阶段,在农村地区普及植保无人机的主要难点在于:
 
  1、 地块分散,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程度低。毫无疑问,植保无人机肯定是大面积作业时效率更高、优势更明显。但现实是大部分农户都是一家几亩、十几亩甚至几十亩的地,还分散在不同地方。即使看上去是一大片田,往往是很多户农民的土地,一家要用无人机一家不用,对植保队来说确实头疼。但这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一方面,国家的土地流转和集约化在积极推进中(虽然也是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当前很多植保队的做法是,与当地村支书或合作社等带头人提前沟通,把散户的地集中起来打,也通过做一些小范围打药示范,不少散户看到效果后会选择尝试。
 
  2、 总体来说,农户对无人机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还比较低。很多农户都是刚接触无人机打药,多多少少对这个新事物持怀疑和观望态度,他们关心的就是效果好不好。其实还有更多地区的农户还没有见过植保无人机打药。
 
  3、 人才配套跟不上,懂农业的人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人不懂农业。懂农业应有两个维度:一是了解和掌握了具体的农业植保知识,比如何种作物该如何用药,什么时间该打药,怎样打药效果好,等等;二是对中国的农业、农村发展的问题、现状等有较深刻的认知,大到国家对农业的政策及其影响,小到具体某个村子的土地、作物情况,也包括对农民的一些观念的理解,怎样与农民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等。这需要是从业多年的农技师、植保药剂师,或是农资、农业。
 
  此外,对于植保无人机的兴起,农药厂家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态度,开始着手开发市场的飞防药剂,搭配植保无人机的使用,提升作业效果。植保无人机的发展给整个农药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但是,植保无人机纵有千般好,也不能避讳其存在的问题,比如电池续航的问题,电动飞机续航时间短,十几分钟就要换电池;再有就是喷雾是否均匀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此外是药效的问题,换言之,能不能预防病虫害,这是植保无人机大的挑战。
 
  同时,植保无人机行业标准不完善的现状也不容忽视。此前曾有专家提出,我国植保无人机产业已经起步,但目前业内并无明确的行业标准,包括无人机自身技术、性能标准和植保标准。这就使得无人机企业鱼目混杂,同时也无法有确切的支持和扶持政策。

相关技术文章:

分享到: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

采购或询价产品,请直接拨打电话联系

联系人:

联系方式:
当前客户在线交流已关闭
请电话联系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