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脱“三不”泥潭 我国农机化发展还需稳扎稳打
- 来源:中国农机网
- 2017/1/18 8:37:59
- 44917
【中国农机网 本站原创】 近日,农业部印发了《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李伟国表示,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各方面专家学者均认为,农业机械化支撑农业发展的功能作用将越来越强,领域将越来越宽,环境将越来越有利。综合判断,“十三五”农业机械化发展持续稳定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是存在诸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影响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阻碍性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因此,如何使农业装备向全程、全面发展提档,向高质、转型升级,成为摆在“十三五”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障碍。
笔者认为,当下,我们想要跨越这个障碍,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和解决这“三不”的问题。
不平衡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区域间不平衡,南方机械化水平仍然落后于北方,丘陵地区仍然落后于平原地区。在北方,由于平原面积广大再加上土地规模经营的实施,总体上华北地区机械化水平高,依次为东北、西北地区。而在南方,机械化水平较高的主要以华东地区为主,西南地区机械化水平低,这与西南多丘陵山地的地形影响分不开。
二是种植结构导致的不平衡,这主要是源自作物类型不同。从我国农作物种植现状看,小麦、玉米、水稻占据主要种植面积,因此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多表现在粮食作物方面,其中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93%以上,玉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也正在加速发展。但经济作物,例如:甘蔗、花生、芝麻等,生产机械化依旧处于起步阶段。
不协调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白人朴曾指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
即: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要求与薄弱环节机械化严重滞后不协调;主攻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与促农民增收、发展特色农业机械化的关系还不够协调,需要统筹安排积极推进,找好平衡点;农机装备迅速增加与农机新人培育要求还不够协调;农机化的劳动力替代作用发挥与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还不够协调;农机装备供给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不够协调;农机与农艺融合还不够协调;增大农机投入需求与资金困难、投入不足还不协调;科学发展要求与体制机制障碍还不够协调。
不可持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自然与社会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壤、大气、水资源的污染也在持续加重,农业生产本身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对农机的环保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就像2016年“国二”农机退出舞台一样,带给农机企业“阵痛”是不可避免的。
眼下,2017年已经到来,近日,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分析研究了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形势,部署了2017农机化工作任务。那么对于这个“三不”问题的解决,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呢?
攻克难关:国家政策和科技创新双管齐下
“三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农业机械化陷入“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两个局面。
为促进“十三五”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我国一些列政策接连出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将“农业机械化”列入农业现代化重大工程;《中国制造2025》将农机装备列为重要领域,制定了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作出全面部署;而近日出台的《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更是将农业机械未来发展道路更加明确化。此外,长久以来实施的农机补贴政策应适当向丘陵山区等农机化落后的地区倾斜,以及向农业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倾斜,进一步从政策上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平衡发展。
另外,科技创新仍是农机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推进“先进、智能、环保”农机产品发展,让农机不仅能在平地上跑,也可以“登山”。在这方面,山西省近年来一直在努力。
2016年山西省在全国“试水先行”,大力倡导绿色农机,全力推进电动农机的发展,无疑为未来山西的绿色农业发展赢得了先机。此外,山西省探索建立农机化管理部门、合作社(场)、国企、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农机化推广新模式,加快推进丘陵山区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形成山西省农机化工作发展的新局面。
虽然我国地形多样,农情复杂,农业机械化也起步较晚,但是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平衡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定会谱写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农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农机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