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机企业看点:如何疏通粮食安全后一公里
- 来源:中国农机网
- 2017/2/23 13:31:28
- 45327
【中国农机网 本站原创】近年来,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近期发布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反复提到了粮食安全问题。的确,在耕地仅占世界10%的中国,人口却占了世界的22%,十几亿人的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至关重要。
据了解,在我国每年因不能及时干燥造成粮食霉变、发芽等数量损失在5%以上,由于传统粮食烘干方式过于依赖天气,也让“机械烘干”成为了粮食产销过程中亟待疏通的“后一公里”。
趋势:粮食烘干机械必然替代自然晾晒
“庄户人种地,种在人收在天”,粮食生产与气候生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正是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温度上升带来的粮食减产、干旱洪涝等气候、及病虫害加剧等问题,影响着农业生产。2016年,长时间暴雨、多次席卷而来的台风都给农业带来不可磨灭的损失,摆脱这种“靠天吃饭”的现状迫在眉睫。
在农村,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农民占道晒谷的现象,不仅危害了交通安全,同时这种传统的晾晒方式增加了粮食的杂质,降低了粮食的品质,不利于粮食的有效利用。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和“占道晒谷”的严查严办,自然晾晒场地逐渐缺失,并不能满足农民规模化晒谷的需求。因此,使用烘干机械代替自然晾晒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其实,我国早在2004年就开始推广粮食烘干技术,到了这几年,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使用粮食烘干机械,其市场需求正在持续升温。再加上国家粮食部门积极开展农村粮食烘干和普及粮食烘干机工作的各项部署,不断巩固和发展粮食工业,粮食烘干机市场因此得以改善与加强,但在此良好态势的背后仍然有诸多隐忧。
关于烘干机产业发展所存在的制约因素,笔者简单总结了三点。
三大制约因素
成本大,推广难。2016年农业部进一步加大了对使用粮食烘干机设备的用户补贴。其实,粮食烘干机一直在农机补贴目录范围内,但是由于使用成本过高,时期短,也就在粮食收获的那段季节频繁使用,对于一般农户来说,投入与产出并不对等,所以其推广难度比较大。
技术尚未成熟。我国粮食烘干机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生产企业较少,产品技术落后,企业创新能力差、研发能力较弱,尚未形成具有核心技术的自主品牌企业。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农作物种类众多,给烘干机械的产品研发增加了技术难度。
缺乏规范化管理。从宏观层面来说,我国对于烘干机的鉴定标准依旧不够细化,导致农机鉴定部门不能清晰鉴定产品,无法规范化管理,使得部分企业盲目生产产品,导致出现了良莠不齐的尴尬局面。
那么,面对我国粮食烘干机发展的障碍,作为企业又应该怎么做呢?
良策:推行规模化+专业化农业生产模式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生产开始向规模化靠拢,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组织蓬勃发展起来,粮食的单户数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国家农业部专门提出鼓励一部分具有实力的农机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开展包括粮食烘干、农产品加工等在内的“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项目。因此,加大烘干设备规模,形成大面积烘干效果,是企业产品生产的一大选择。
此外,烘干机企业还应该致力于改变技术落后现象,增强创新能力,研制生产出质量可靠、节能环保、操作简便、经济适用的通用机型,使一台烘干机既能烘干稻谷,也能烘干玉米、大豆、油菜籽等,实现“一机多用”,提高烘干机的使用效率,促进粮食烘干机走向专业化。
结语:粮食干燥是粮食产后的重要环节,是粮食安全贮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发展粮食烘干产业,加速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大限度地减少储粮损失,是确保丰产丰收、稳定粮食总量的重要途径。面对当前烘干机市场形势,农机生产企业需通过市场良性竞争进入烘干设备市场,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尽早完成烘干设备产业升级。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农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农机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