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发展有什么新趋势?
- 来源:中国农机网原创
- 编辑:四夕
- 2018/5/25 14:52:49
- 46665
【中国农机网 编辑视角】“越是穷地方,农活也越重。春天播种;夏天收麦;秋天玉米、高粱、谷子都熟了,更忙;冬天打坝、修梯田,总不得闲。”
——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字向我们描绘了文人眼中的农村印象,事实上那也代表了我们一直以来对于农村的传统的刻板印象。那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农村发展是否有了新趋势?
5月24日,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与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研讨会在浙江省余姚市召开。余姚通过盘活农村废弃建设用地、闲置农舍、零星分散建设用地等资源,用于兴办农家乐、民宿等特色建筑,根据山地的自然空间特点点状布局、垂直开发,丰富视觉景观元素,成了典型的“坡地村镇”建设模式。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一直重视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问题,把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完善强农富农惠农政策。“三农”发展迎来一个又一个黄金期,离不开“免补改建立”各项政策的陆续出台,更离不开各地因地适宜积极探索,而今,“三农”发展已然呈现新趋势。
农村化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
农村发展大的变化就是化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
“秋山的色彩也不再那么单调:半崖上小灌木的叶子红了,杜梨树的叶子黄了,酸枣棵子缀满了珊瑚珠似的小酸枣……尤其是山坡上绽开了一丛丛野花,淡蓝色的,一丛挨着一丛,雾蒙蒙的。”庆幸的是,即便是文人笔下贫困落后的农村也始终是有城市所领略不到的风景的,将农村风景景区化无疑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用景观的概念建设新农村,将乡村装点成旅游度假腹地,吸引外地游客并延伸与之相关产业链。
值得注意的是,把农村的景观、生产生活资料转换成具有观光、体验、休闲价值的旅游产品时要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差异化发展,因地制宜,既避免了东施效颦的失误又降低了审美疲劳的可能性,形成独特的资源优势。而与之相对应的一大卖点则是游客的互动体验性,将资源优势转换为产品优势的过程中要让游客融入整个情境中,具有参与感是获得满足感的重要重要条件。
农业一产变多产
从神农植五谷的传说到早的刀耕火种,再到历朝历代都将“民以食为天”奉为圭臬和社会稳定要素,农业一直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等助推下,我国现代化农业不断转型升级,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在解放劳动力的前提下提高了生产效率,农机行业迎来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大变革。同时,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结构,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同时带动了观赏经济作物种植、蔬菜瓜果及家禽家畜消费、餐饮住宿接待、民俗文化消费的全面发展,还将第三产业引入农村。
农业发展的另一大趋势就是农业产品的生态化、健康化。从提出可持续发展到居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伴随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仅仅要求满足温饱到追求绿色生态健康食品,农业产品发展也愈加重视生态健康发展。
农民专业化要求提高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农民几乎是我国存在久远的职业之一了。现代农业不断发展,相对于传统农民,“农民”逐渐成为了一种自由选择的职业,而不再是一种被赋予的身份,这就是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他们不仅需要专业技能,更是要懂经营、善管理,对专业化要求进一步提高。
而随着农村旅游的发展壮大,尤其是在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以及精品农业的地区,农民逐渐转向以旅游为主业、种植为副业,务农逐渐转变为农商并举,农户由专一职业转化为多重职业身份。
我们应当树立一个意识:农民不是身份,只是职业。
知识链接:“免补改建立”
“免”:免除已持续2600年之久的专对农民征收的农业税;
“补”:实行对农业生产进行直接补贴的政策;
“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体制等等;
“建”: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到农村;
“立”: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朝着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方向建立一系列新制度: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农机网(www.nongjx.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农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农机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