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重庆: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的成功案例

来源:中国农机网整理发布
2018/7/4 11:22:32
41180
导读:一直以来,在推进全国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的道路上,“先天不足”的丘陵山区一直是个“难题”,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平原平坝地区。据统计,西南丘陵山区、南方低缓丘陵山区、黄土高原及西北地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为26%、49%、57%,这远远低于全国65.2%的平均水平。
  【中国农机网 地方农机】 一直以来,在推进全国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的道路上,“先天不足”的丘陵山区一直是个“难题”,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平原平坝地区。据统计,西南丘陵山区、南方低缓丘陵山区、黄土高原及西北地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为26%、49%、57%,这远远低于全国65.2%的平均水平。
 
  当前我国正值农机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要推进农机化向“全面、全程、高质、”发展,就需要着眼薄弱区域,从“补齐短板”入手。在今年4月25日农业农村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巡视员王家忠表示,推进农业机械化实现“机器换人”,破解农业“用工难、用工贵”,以及“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这些难题,是建设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意。他表示,要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启动实施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重点技术推广行动,在丘陵山区引导推广耕地的宜机化改造,以关键环节突破来推动全面机械化。
 
  重庆山地、丘陵约占区域面积的90%,可耕地面积为3300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2亩。由于地块小且零碎分散、坡度大、基础设施不配套等因素,一直以来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进程缓慢。以重庆地区为代表,重庆丘陵山地为主的地理条件,导致农户耕种方式受限,因此,农业机械难以普及。
 
  今年3月,由重庆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与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联合起草的《丘陵山区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技术规范》DB50/T795-2017获审批通过,作为重庆市地方标准发布。重庆市农委从2014年开始试点高标准农田地块宜机化建设,效果明显。自2015年以来,连续三年推广,2017年,重庆市财政安排4000万元,带动业主投资7500万元,对10万余亩山地进行了宜机化改造;2018年,重庆市通过农发资金启动近60个项目,计划改造7万余亩土地。
 
  截至目前,重庆共有26个区县的100余个项目进行耕地宜机化改造,累计建设宜机化地块10万余亩,打通了中大型农机装备立地的“后一公里”。
 
  通过宜机化田块整治后,重庆的小田变成了大田,村民口中“馒头山”下的巴掌田、鸡窝地不复存在,农业机械下田难、耕作管护难的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
 
  “没整治之前,潼南的田地块大也不过一两亩,小的只有两三分。但是相邻地块的上下高差却有二三米。”潼南区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站长何忠介绍说,通过宜机化改造,潼南已经有超过3万亩撂荒地“活”起来,形成了万亩花椒、万亩中药材产业基地。还出现了一批专门进行耕地宜机化改造的农业合作社。
 
  “耕地宜机化改造后,耕地面积增加了3%-5%,极个别达到了10%。大中型农机代替以往的人工或中小型农机,一亩旱地一年节约成本500元以上。”重庆市农委主任路伟说。
 
  我国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占比超过50%,覆盖的人口超过60%,是我国粮油糖作物及薯类、果桑茶麻、蔬菜、青饲料等特色经济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随着农村土地确权的逐步到位,和“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提出,也为土地规模经营和集中整治带来新的机遇,以规模经营主体、村集体为单位,集中连片进行耕地宜机化改造变得越来越可行。重庆地区宜机化改造可谓是成功范例,其他丘陵山区可参考推广试行。作为推进丘陵山区全面机械化的重要举措,宜机化改造后的将来,丘陵山区机械化这片蓝海必将迎来全新的面貌。
 
  本文由中国农机网整理发布,资料来源:人民网、农机化导报、中国农业新闻网,如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

热门评论

上一篇:先作业后补贴:各地积极部署深松整地作业任务

下一篇:2018年“三夏”大会战精彩回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