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补奖,全面惠及牧民
- 来源:中国农机网整理发布
- 2018/8/14 17:45:31
- 23953
【中国农机网 热点关注】从2011年开始,国家在内蒙古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简称“补奖政策”),2012年又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黑龙江等5个非主要牧区省的36个牧区半牧区县,覆盖了全国268个牧区半牧区县。
补奖政策的实施对于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促进牧民增收,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加快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促进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什么是补奖政策
补奖政策即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主要内容为对生存环境非常恶劣、退化严重、不宜放牧以及位于大江大河水源涵养区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中央财政给予禁牧补助;对禁牧区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根据草原载畜能力核定合理的载畜量,实施草畜平衡管理,中央财政对履行超载牲畜减畜计划的牧民给予草畜平衡奖励;实行畜牧品种改良补贴;实行牧草良种补贴;实行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中央财政每年安排绩效考核奖励资金,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省区给予资金奖励,由地方政府统筹用于草原生态保护工作。
一般实施时需要遵循保护生态,协调发展;公开透明,补奖到户;权责到省,分级落实;因地制宜,稳步实施四个原则。
四川:以补奖政策为载体,脱贫奔小康
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以来,四川省聚焦“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目标,发展家庭牧场,推进标准化养殖;组建现代集体牧场,贫困户抱团发展;建立专业合作社,提高组织化程度;实行草牧旅结合,促进融合发展。
在保护好草原生态的前提下,按照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的思路,以补奖政策为载体,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推进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初步形成了生产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格局。2017年,草原植被盖度达到85.2%;草畜平衡率88.4%;川西北牧区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4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8元,其中来自畜牧业收入3501元,增加了2266元。
西藏:补奖政策不断落实,农牧民养殖增收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传统六大牧区之一,草原对于农牧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补奖政策的实施,西藏天然草原生产力得到较大提高,饲草供给能力明显提升,促进了农牧民养殖增收。2017年末,牲畜存栏量较2010年下降24.3%,超载过牧现象逐年减少。
截至目前,西藏落实中央草原补奖资金191.01亿元,覆盖全区7市(地)74个县(区)685个乡(镇),涉及256.22万人。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资金直补到户,增加了牧民的政策性收入,牧民年人均补奖政策性收入近3000元。
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西藏天然草原鲜草产量达9705.6万吨,增长24%;西藏舍饲半舍饲率超过50%;017年新增8万个草原监督员,2018年将补助标准提高至3500元,牧民生产生活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草原补奖已成为牧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在促进农牧民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疆:草原补奖,增绿增收两不误
2011年,边疆牧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草原牧区实施的一项投入规模大、覆盖面积广、牧民受益多的补奖政策。2016年,国家启动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每年下达新疆总资金24.77亿元,落实草原禁牧1.5亿亩、草畜平衡5.4亿亩。
实践证明,补奖政策作为草原牧区一项重大强牧惠牧富牧政策,不仅使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和改善,而且为转变草原牧区生产生活方式、带动草原畜牧业发展、稳定和提高农牧民收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文由本网整理发布,部分资料来源:农民日报,如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农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农机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