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特色产业发展圆脱贫梦

来源:中国农机网整理发布
2018/10/17 11:03:43
26104
导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但是贫困人口基数依然庞大。对此,政府释放减贫新信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终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各地政府积极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等,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
  【中国农机网 地方农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但是贫困人口基数依然庞大。对此,政府释放减贫新信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终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各地政府积极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等,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
 
  甘肃中药材产业助力扶贫攻坚
 
  甘肃定西市是“千年药乡”,10月中旬的田地间可见农民挖药、可闻鲜药清香。渭源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素有“渭水当归传两广”和“党参故里”之说。近年来,该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带动种植模式发展中药材产业。
 
  实际上,甘肃许多贫困地区海拔较高、气候冷凉、高寒阴湿,又是多种道地药材的佳适生区,而且具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把中药材作为脱贫的主导产业,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独特优势。
 
  2017年定西市中医药产业总产值达144亿元,中医药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13%以上,农民人均中医药产业收入1695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近四分之一。
 
  重庆万州增收新产业:百香果
 
  重庆市万州区龙驹镇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镇上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劳动力不足情况严重。2017年,村民们整理荒地,引进种苗,成片的百香果林在向东村铺展开来。
 
  当地围绕“三变改革”发起,所谓“三变改革”就是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创新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和经营管理。通过各方筹措,共筹集了54万元用做股金。
 
  种植百香果以来,村民们既能拿到劳作工资,又能收取股份补贴,百香果变成了百姓的“致富果”。未来,龙驹镇的目标就是建成产、学、研、游为一体的综合种植基地,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山东省吴油坊村山药销售走出脱贫新路子
 
  “吴油坊村土质多为疏松沙土地,土质上下一致,适宜种植山药。”为了村里的贫困户能够早日脱贫致富,部分群众就在周边村庄和鄄城县部分乡镇承包土地种植山药。后来,村民们为了提高收益,开始在销售时间和销售渠道上做文章,一些种植大户自筹资金在本村建起了冷库,采取上门收购的方式,在价格低时保存起来,价格高时出售,截至目前全村共建设储量300吨的冷库32座。
 
  随着销售门路越来越宽,村民们开始和食品公司签订订购合同,按每斤2.8元的价格保护价收购。有了保护价,村民再也不必为忽高忽低的山药价格而担心,保护价收购让群众吃了定心丸。吴油坊村群众山药种植面积目前扩展到一万余亩,在该村的带动下,周边行政村及与鄄城县相邻的几个乡镇的种植面积也迅速扩大,提高当地群众收入。
 
  重庆市黔江区瓜蒌圆脱贫梦
 
  瓜蒌又叫药瓜,学名栝楼,是一种多年生攀缘型葫芦科草本植物,喜生于深山峻岭、荆棘丛生的山崖石缝之中。瓜蒌浑身是宝,叶子可做茶叶,瓜子可以做成休闲食品,果皮、块根可以入药,有解热止渴、利尿、镇咳祛痰等功效。
 
  2016年以来,在重庆市黔江区金洞乡通过种植瓜蒌圆了无数贫困户的脱贫梦。如今,金洞乡的瓜蒌基地还套种了芍药、亳菊、薄荷、黄精等中药材,该乡党委、政府着力把瓜蒌基地打造成中药材基地,让村民一年四季都有活可做,有钱可赚。
 
  金洞乡始终坚持以产业促发展,建设美丽乡村。他们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探索出“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实施立体综合农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本文由中国农机网整理发布,部分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人民网-重庆频道、山东农业信息网、华龙网,如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

热门评论

上一篇:全国深松整地工作进一步推进:广西继续开展试点,陕西甘肃已过半

下一篇:各地三秋机械化生产稳步推进:今年秋粮有望再获丰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