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国家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更有奔头了!

来源:农机网原创
编辑:林言
2019/9/11 17:01:03
43109
导读:家庭农场年平均纯收入不仅远高于普通农户收入,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可以说,家庭农场主已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农民。
  【农机网 热点关注】 9月9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加快培育出一大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到2020年,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指导服务机制逐步完善,家庭农场数量稳步提升,经营管理更加规范,经营产业更加多元,发展模式更加多样。到2022年,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能力和带动能力得到巩固提升。
 
  此次多部门联合“力挺”家庭农场发展,可见国家对其发展重视程度不一般。其实“家庭农场”这个词并不陌生,早在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次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之一提出。随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到家庭农场,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再到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有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内容。

  那么到底什么是家庭农场?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目前,我国家庭承包经营农户有2.3亿户,经农业部门认定或工商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有87.7万个。
 
  家庭农场从承包农户中孕育而生并发展壮大,对其他农户的生产经营具有带动作用。据此前农业部门对全国3000多户家庭农场的跟踪监测得知,其年平均纯收入不仅远高于普通农户收入,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可以说,家庭农场主已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农民。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要应对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亟需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留了农户家庭经营的内核,坚持了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农业生产特点,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是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升级版,已成为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
 
  鉴于我国当前大国小农的国情,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不管是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还是家庭农场,都离不开土地流转。而专家认为,家庭农场是土地流转中比较好的方式。从目前成功的土地流转经营经验来看,以家庭农场为组织形式,土地流转经营面积,一般以几十亩到一二百亩为宜。由于这些家庭农场在选择作物品种、技术管理等方面有一定经验,并且流转的土地面积,可以凭借自己的家庭劳动力能够操劳过来或基本能够操劳过来,只需要日常少量雇工或在忙不过来时雇工,且土地能够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种植,遇到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变化风险,也能够有效地抵御和防范,因而,不会轻易出现过大的经营风险。
 
  不仅如此,11部门联合印发的《意见》还在各方面对家庭农场予以保障。
 
  在用地保障方面,文件提出,利用规划和标准引导家庭农场发展设施农业。鼓励各地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家庭农场建设仓储、晾晒场、保鲜库、农机库棚等设施用地支持;
 
  在金融服务方面,文件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家庭农场开发专门的信贷产品,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合理确定贷款的额度、利率和期限,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开展家庭农场信用等级评价工作,鼓励金融机构对资信良好、资金周转量大的家庭农场发放信用贷款。
 
  专家认为,文件的出台为众多家庭农场吃下了“定心丸”,从保障土地经营权到强化用地保障,从完善财政税收政策到加强金融保险服务,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到健全社会化服务,家庭农场发展迎来了全面的政策扶持。
 
  今后家庭农场发展不可限量,有这方面打算的农业大户可以重点关注一下。

热门评论

上一篇:加快传统养殖业转型升级,防控非洲猪瘟蔓延

下一篇: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