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各地多措并举保障生猪生产
- 来源:农机网整理发布
- 2019/9/20 17:58:07
- 40008
【农机网 市场行情】 猪肉是我国“菜篮子工程”的典型代表,猪肉产品的正常供给与民生息息相关。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和进口限制的影响,我国生猪产能大幅下降。当前,浙江省多地积极采取措施保障生猪生产。
绍兴市柯桥区扎实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 积极保障生猪产能
在柯桥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扎实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积极从源头保障生猪产能,稳猪价,保民生。一方面,积极落实各项非洲猪瘟防控政策,加强对非洲猪瘟的监测和排查工作,至今尚未发现一起非洲猪瘟疫情和疑似病例。全面禁止泔水饲喂生猪,指导规模化猪场制定一场一策方案,开展“百场,千场提升”行动,提高养猪场抵御风险能力和生猪饲养生产水平;另一方面,我区认真做好跨境生猪的调入备案与核查工作,对外来生猪的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做到“批批抽,头头检”,加强屠宰检疫监督和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有效保障区内猪肉及猪肉制品的正常供应。
诸暨市对生猪规模养殖场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情况专项调查
近日,市农业农村局、绍兴市生态环境局诸暨分局分别抽调工作人员分成4个调查小组,对全市78家生猪规模养殖场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情况专项调查。本次重点调查内容为污染治理设施是否完好并正常运行,农牧对接是否紧密,粪污是否高水平资源化利用,档案记录是否规范完整等。
调查发现,通过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等工作的开展,备案的78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已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并正常运行。同时,养殖场通过与种植基地签订粪污消纳协议、建设堆粪设施、建立雨污分流系统等方式提高了粪污综合利用率,能够及时进行档案记录。调查中发现部分消纳协议由于签订时间过久,消纳主体发生变更但未进行更新导致与粪污消纳台账不符,已督促养殖场业主及时签订新的消纳协议。
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渠道不畅,不但形成环境压力,也影响畜牧业生产发展,而针对畜禽养殖粪污的能源化、肥料化利用和工业化处理不但解决了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畜牧业绿色发展。
嵊州市进一步加强生猪双向供给保障
嵊州市目前共有生猪养殖场362家,存栏17.81万头,今年1-8月出栏生猪17.3万头,同比增长1.85%,实现生猪产值4.54亿元,同比增长10.84%。预计今年全年可出栏27万头,自给率近160%,列全省县市区前列,为绍兴市输出型生猪供应县市。1-8月份,在保障本市供给的同时,向绍兴、宁波、温州等地供应生猪5万余头,有效推进了我省县(市)级保障生猪供应工作。其主要措施有:
一、规范“源头整治”保障生猪免疫防线
1.建立“1+3”模式规范屠宰场管理。该市自2017年以来,全面取消了未取得《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动物防疫合格证》、《生猪定点屠宰证》的3家镇、村级小屠宰点,建立了“1个市级+3个镇级”定点屠宰场,全面升级办理。按照“防疫到位、环境兼容”的标准严格生猪准入门栏,对进场屠宰的生猪实施“车车检”和“每头必检”,由官方兽医对检测结果进行全程监督。今年以来,及时检疫病猪88头,屠宰合格率连续8年保持100%,全市生猪带病上市率0%。
2.开展“百场示范,千场提升”行动。该市于今年5月专门出台了《嵊州市关于开展生猪产业全链条严管“百场示范、千场提升”行动的通知》,从入场管控、饲料卫生、基础设施、养殖管理、出场管控等方面筛选,将规范化管理的2家生猪养殖企业作为明星养殖场进行示范,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一场一策”改造提升方案,逐步引导36家规模养猪场改善动物防疫水平,目前为止已有18家完成改造。
3.严格“非洲猪瘟”疫病防控监察。该市通过第三方现场速测,对全市863家散户进行地毯式排查,对存在泔水喂猪等现象的散户进行跟踪式监督整改。今年以来,已办理依法应当检疫而未检疫、违规调运等案件8起,共罚款37250元,2018年以来,共整改问题39起,整改完成率100%,切实保证了全市的生猪供应质量。
二、创新“绿色智控”拓展生猪产业经济
(一)利用大数据实现全过程智能化监控。该市自2017年起正式启用畜牧养殖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由视频监控系统和沼液监测系统两部分组成,覆盖全市362家存留生猪养殖场,对养殖场污水处理点、养殖舍、场区等位置进行监控,对沼液池进行参数采集、监测及预警。至目前,该智慧监控系统已全面接入养殖户手机端,养殖户可时间全面获取生猪状况,并通过大数据畅通开展实时交流问答和防疫问诊。
(二)建立新模式实现养殖业与农业双赢。针对生猪粪便等污染物处理上,该市采取“养殖场+服务组织+种植基地”模式开展农牧对接服务,将生猪养殖场纳入农业生态循环经济链,建立“猪-沼-农作物”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政府牵头成立了沼液服务组织,为猪粪收集和沼泽运输配备了26辆沼液运输车,对200多家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免费提供沼液和猪粪的收集服务,解决了养殖场沼液处理的难题,实现“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种养对接”,目前,该市已建成12个农牧结合产业示范区,共计面积1.8万亩,平均每百只生猪能滋养15亩田地果园。
(三)引进猪粪处理新技术实现绿色供应。该市引入社会资本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制"罐式密封发酵机”,可以将畜禽养殖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农家肥,在大量减少异味的同时,占地面积仅为传统处理设备的十分之一,且有机粪便处理率达到了100%,在解决了猪粪污染的同时部分解决了畜禽场臭气外排的难题。养殖大户普遍表示满意,如嵊州市嵊德牧业有限公司反映,该养殖场存栏猪为1万头,配套一台100m3发酵机,电耗加人工每天约500元,生产的有机肥每天2.5吨,以低每吨1000元计,收支相抵每天可产生2000元收益,猪粪实现零排放,在消除恶臭的同时,持续高温也除去了各类病原体,实现了环境、效益双赢。
三、引进 “规模优企”实现生猪规模供应
1.政府牵线引进高新项目。该市根据生猪养殖规模化、智能化发展的思路,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升级,目前在谈的网易味央(嵊州)生态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将于近期签订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为10亿元,建成后将拥有多个养殖区、综合管理中心、有机肥加工厂、饲料加工中心、种养结合示范区、猪肉产品精加工厂、体验观光区等,预计生猪年出栏数将达50万头,将有助于生猪供给链的进一步稳定。
2.逐步转变生猪产业结构。该市自2014起,按照“关停一批、提升一批、引进一批”的思路,将该市生猪产业结构由原先的低、小、散向高质量、高水平、规模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经过5的整合提升,先后关停低、小、散养殖场2366家,留存养殖场中有362家养猪场年出栏数低350头以上,高实现25000头出栏数。三年来,该市生猪供应量持续保持在27万头以上,自给率保持在160%。
本文由农机网整理发布,资料来源: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如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农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农机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