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四川省找准短板、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来源:农机网整理发布
2019/11/21 12:01:19
25715
导读: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城乡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乡村治理取得了新的进步。
  【农机网 地方农机】 11月11日,四川省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联席会议第1次会议 。会议指出,全省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推进有力有序,基本完成了阶段任务,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城乡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乡村治理取得了新的进步。
 
  阿坝州: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1、技术标准、规划编制着力加强
 
  (1)加强总体谋划。以农村垃圾、污水、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结合阿坝州实际,及时研究出台制定下发《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通知》,各县(市)结合实际分别制定本区域三年行动整治方案,确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目标和年度任务。(2)启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进州、县、乡三级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全面完善试点县、试点乡镇“1+6+N”规划编制工作。全年共启动省级试点县1个(汶川县)、省级试点乡镇1个(理县薛城镇),州级试点县1个(红原县)、州级试点乡镇3个(马尔康市松岗镇、小金县沃日镇、黑水县沙石多乡),县级试点乡镇14个、县级试点村14个。(3)制定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标准。积极总结农村“厕所革命”典型技术模式,农村公共厕所建设与管护典型案例,印发《农村户厕建设技术要求(试行)》、《关于切实提高农村改厕质量的通知》等技术标准或指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基本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标可依。
 
  2、农村“厕所革命”扎实推进
 
  农村“厕所革命”顺利推进。通过农村“厕所革命”现状底数排查,进一步摸清摸准阿坝州农村“厕所革命”现状和底数,县域农村总户数、卫生厕所数、无害化卫生厕所数、需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数,截至10月底,全州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19924户,其中新建4948户,改建14976户,完成任务的108.5%。
 
  3、各级资金支持惠及全州农户
 
  中央、省级投入资金4730万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厕所建设(其中,全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县汶川县投入资金2000万元),惠及全州农户18354户、70个村。
 
  4、农村环境清洁行动持续开展
 
  狠抓村庄“脏、乱、差”治理为重点的清洁行动,截至目前,村庄清洁行动全覆盖阿坝州1354个村,据初步统计,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84157.28吨,清理村内水塘2874.5口,清理村内沟渠7089.27公里,清理村内淤泥165249.7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42056.32吨,共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257871人次,清理残垣断壁1983处,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5449场次165956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66157份,张贴宣传标语10510条,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泸州市三措施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一是科学配置补齐收运设施。结合村庄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生活垃圾产生量等因素,投放垃圾桶54000余个,新(改)建生活垃圾收集站(点)4700余座、农村垃圾压缩中转站52座,新配置垃圾转运车62辆,补齐农村垃圾收运设施短板,改变“零、散、乱”的垃圾回收现状,实现镇乡生活垃圾转运设施覆盖率达100%。二是“两次四分”抓好源头减量。结合“美丽庭院”创建、入户宣传、公益宣传等活动,重点抓好农户、村级保洁员两个垃圾分类主体,指导农户按可腐烂和不可腐烂,对生活垃圾进行一次分类。利用公益性岗位配备保洁员11826名,由农村保洁员按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二次分类,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三是“多方筹措”建立激励机制。通过村民自筹、集体投入、政府补贴、社会集资等方式,筹集垃圾分类奖励金,建立“绿色账户”“绿色银行”、奖励“资金池”等垃圾分类奖励机制,以生活垃圾分类兑换奖励的形式,提高群众垃圾分类意识,引导群众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广元着力贫困村人居环境改善建设宜居乡村
 
  (1)推进危旧房改造。加强农房建设管理,按照“小组微生”要求,创新推行“贫困户差异化搬迁规划好、规范化建设住房好、多元化发展产业好、文明化新风生活好”易地扶贫搬迁“四化四好”模式,着力景观化、田园化、生态化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示范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功能区,项目资金投入向资本和收益转化的实验区“四区同建”,今年已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1117户、土坯房改造33988户,完成3622户10030人的搬迁任务,累计让10余万贫困群众住上了好房子。
 
  (2)畅通农村公路网络。以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契机,大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村道完善工程、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农村路网改善工程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连接线,提高通达程度和通行能力,全市12788个组组道公路硬化率达77%,基本解决贫困村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问题。
 
  (3)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统筹推进农村水利、电力、通讯等建设,采用骨干水源工程、连通工程及城市管网改造、延伸方式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过实施小城镇、“井井通”、贫困村未通动力电和通动力电改造等,有效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本年度3.2万贫困人口饮水覆盖率100%,完成农网改造巩固提升项目46个,贫困村村委会、村卫生室、文化中心(村小学)500米范围内完成光纤分纤点建设,贫困户住所所在地300米范围内有手机信号。
 
  汶川县抓实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今年以来,汶川县按照“环境整治打基础、文化建设树灵魂、产业发展强支撑、乡村治理作保障、整村推进惠民生”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确定工作标准,积极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等相关领域,整合资金,聚焦农村“三大革命”,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的前提下,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通过建章立制,多措并举,迅速在全县掀起一场“人居环境大提升暨全域无垃圾攻坚行动”热潮,为打赢乡村振兴战略的仗夯实基础。
 
  (1)整体规划,制定方案,实现整治目标。汶川紧抓“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县”创建契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汶川乡村发展现状,编制了“1+11+2+5”完成乡村振兴规划体系,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科学化定“三生”空间,其中,明确了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汶川宜居“六化”工程内容,围绕“汶川县乡村生态环境”作了专题规划。同时对照省州考核要求,及时制定印发《汶川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汶川县人居环境大提升暨“全域无垃圾”攻坚行动方案》指导全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明确目标,力争到2020年,“美丽汶川·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取得显著成效,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的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力争实现9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50%以上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全县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97%以上,村内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2)摸清底数,建档立卡,实现整治户数。经过灾后重建、脱贫攻坚等重要时期,全县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但在人居环境卫生方面还存在短板,尤其在半山、高半山村旱厕还普遍存在,通过对全县各乡镇摸底调查,以组为单位建立农村厕所革命改厕户厕档案,一户一档,严格执行户申请、村组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程序,公开公示改建户和新建户的建设标准和补助标准,采取政府补助一点,村民自筹一点,农户自建在先,政府补助在后方式,做到群众户户知晓并积极参与,做到应改尽改,确保无错报、漏报。2019年,全县已建档立卡户改厕所3580户,其中改建2946户,新建634户,改造提升公共厕所3座、新建旅游厕所3座,力争今年底,全县卫生厕所达标率达到85%以上。
 
  (3)紧扣主题,对标补短,实现整治内容。借鉴他山之石,紧扣“人居环境整治暨全域无垃圾攻坚行动”要求,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全过程,对标补短,在城区主抓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四化”工程,确保城区“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整整齐齐”;在农村主抓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五网”建设的提档升级等工作,切实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展示农村生态特色,实施好“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等“乡村六化”建设,确保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建设“环境美、庭院美、孝善美”的宜居乡村,从根本上夯实设施建设基础,形成村有景点、路有景观、乡有特色的幸福美丽乡村。
 
  今年,该县围绕农村“三大革命”投入资金3273万元,包装项目14个,截至目前,共清理生活垃圾12700余吨,清理村内淤泥159796.6余吨,清理村内沟渠2488.47余公里,清除小广告20000余张,收集运输餐厨垃圾1300余吨;清除杂草11500余平方米,补栽矮灌苗木1200余株,翻土播撒草籽2000余平方米,安装景观提升栅栏1300米;拆除绿化带不规范广告牌100余个;维修人行道1.5公里,清掏排污管10公里,维修木地板3公里,新增60个隔离石球,排查解决泄漏管网3处;在县城三大入城口新增路灯264盏,在县城区共计新增亮化灯带8613.7米,维修灯盏543台。
 
  (4)创新思维,对症施策,实现整治措施。按照“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村庄秀美、农村现代”的思路,汶川县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主题,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融合,积极创新思维,分类指导,统筹协调相关部门跟踪各项整治工作的推进情况,采取现场办公等形式,做到问题发现及时,措施处置及时。按照省级“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县”建设标准,对农村“厕所革命”中的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置提出更高要求,依据南北片区、河坝和高半山村民生产生活的习惯差异,抓住“厕所革命”方案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探讨制定4种改厕方案,确保各乡镇村正确选择因地制宜的改厕模式,确保户用厕所“地上面”有独立的水冲式厕所,解决如厕难问题,“地下面”有三格式化粪池等降解,解决粪污有效处置难问题。在城区,创新建立“网格化”的“街长制”管理体系,实现以路为轴、纵横成网、责任到人、监管有力、常态长效目标,制定《县城主城区环境综合整治责任区域划分表》,将县城区域划分为30个片区,由县级领导分片负责抓教育、抓管理、抓督查、抓整治,部门包片定期抓,纵深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在全县形成村、镇、县域齐抓共推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本文由农机网整理发布,资料来源:阿坝州农业农村局、泸州市农业农村局、广元市农业农村局,如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

热门评论

上一篇:吉林省“三秋”机械化收获基本落幕,适用农机械得以进一步推广

下一篇: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赴湖南省龙山县开展扶贫调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