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云南省关于抓好2020年粮食生产工作的通知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0/2/21 10:48:23
22150
导读: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是“十三五”规划全面完成之年,抓好粮食生产工作意义重大。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抓好2020年粮食生产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农机网 热点关注】 各州、市农业农村局,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是“十三五”规划全面完成之年,抓好粮食生产工作意义重大。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抓好2020年粮食生产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始终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提出了“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确保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等指示,为我们抓好粮食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各地要进一步深化对抓好粮食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把筑牢粮食安全责任作为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守住底线、防范风险的首要任务。要按照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2020年保供给、保稳定、保小康的重点任务,为稳住农业“基本盘”、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为全面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作出新贡献。
 
  二、全面持续稳定粮食生产
 
  各地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三稳”要求,始终坚持三个“稳”字不动摇,努力实现今年各州(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基本稳定的发展目标,确保全面持续稳定粮食生产。一是稳政策。要继续施行好耕地地力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农作物保险、粮食低收购价等政策。二是稳面积。要保持全省各地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重要的是确保水稻、玉米、马铃薯、麦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面积稳定。三是稳产量。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上,要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加大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稳定粮食增产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扎扎实实坐牢粮食稳产增产。
 
  三、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加快推进全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作,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稳定提升粮食产能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保障。各地要强化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配套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粮食生产功能区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我省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产能更加巩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水平稳定提高。
 
  四、稳步优化粮食生产结构
 
  各地要在粮食总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稳步调整优化水稻、玉米、马铃薯、麦类等主要粮食作物结构和生产布局,不断提升粮食生产效益。水稻,着力恢复“九湖两江”流域水稻发展,大力推广“水稻+”绿色生产模式,扩大优质稻种植。玉米,着力发挥玉米粮经饲三元功能属性,稳步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引导扩大鲜食玉米和青储玉米种植面积。继续巩固马铃薯传统产区,着力建设文山等地早春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加快建设优质种薯繁育基地,着力把丽江等滇西北地区打造成优质种薯繁殖基地。麦类,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大麦耐瘠耐旱的优势,大力发展饲料大麦;稳定发展高海拔地区青稞种植,切实保障藏区生活所需。鼓励发展豆类作物和特色杂粮。
 
  五、大力推广科技增粮技术
 
  各地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结合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围绕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工及高产、高效,大力推广科技增粮措施。聚焦主要粮食作物,提高育种创新能力,促进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及良种推广,集成推广科技增粮技术,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优先选择“九湖两江”流域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地方积极性高的县(市、区),建设水稻等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为粮食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积极推广玉米大豆间套种模式,加强边疆大豆试验示范工作。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深入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推进行动,持续提升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1个百分点以上。
 
  六、着力加强耕地质量保护
 
  各地要着力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组织编制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方案,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引导农民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综合措施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逐年增加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覆盖率,力争2020年推广面积较上年增加10%以上,确保不断提升耕地质量等级,为稳定粮食产能奠定坚实基础。统筹协调资金投入,加强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按行政区域内平均每10万亩耕地面积规模建设1个监测点的要求,加快推进各地耕地质量监测基础工作,确保耕地质量监测网点建设逐年大幅增加。全面兑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要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全面挂钩,确保种粮农户全覆盖,各地要于6月30日前将补贴资金全面落实兑现到种粮农户手中,切实把中央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让种粮农民得到实惠。
 
  七、着力防控重大病虫灾害
 
  各地要全面加强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根据病虫灾害发生情况和作物生长进程,制定防控技术方案,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及时落实防控技术措施。继续实施植物保护工程,完善重大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网点建设。去年,性重大害虫草地贪夜蛾已在全省定殖繁衍,目前全省冬玉米种植区域已经普遍发生危害,虫口基数大、危害程度重,经专家多次会商,预计今年全省草地贪夜蛾将大发生。各地要克服麻痹思想,力戒松懈情绪,不遗余力全力防控,全面打赢2020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攻坚战。聚焦马铃薯孢囊线虫,认真落实防控措施,切实强化监测排查、检疫监管、技术指导和综合防控等工作。加强水稻稻飞虱、稻瘟病、玉米大小斑病等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害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和应急防控,确保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八、强化粮食经营主体服务
 
  各地要结合实际,继续加大粮食类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扶持力度。加强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项目扶持、金融支持和保险保障,加强新型农民职业培训,支持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引导依法流转承包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成为粮食生产发展、建设“高原粮仓”的骨干力量,促进粮食产销全产业链发展、全价值链提升。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为带动,努力培育有机化、生态化、绿色化优质粮食产品,着力打造有优势、有竞争力的绿色“云粮”品牌。
 
  九、超前谋划应对春夏干旱
 
  各地要加强与减灾委员会办公室、气象、防汛抗旱等部门的沟通会商,超前研判全年气象干旱和灾害发生趋势,超前谋划防灾减灾措施。据省气象部门预测,2020年全省大部分地区雨季偏晚、主汛期降水偏少,春夏干旱可能较往年偏重。从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截止2019年12月31日,尽管全省基本完成全年库塘蓄水计划,但由于2019年滇南主汛期降雨量偏少,玉溪、普洱、西双版纳等部分州(市)库塘蓄水较上年减少,部分地区已经出现旱情。各地要切实做好“抗大旱防大灾”准备工作,认真落实防灾减灾各项工作措施。贫困地区要重点做好建档立卡户的帮扶工作,避免因旱返贫、因灾返贫。加强局部地区冬春低温冻害和夏秋洪涝灾害防控,因地制宜适时改种补种,把灾害损失降到低程度。
 
  十、全面抓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
 
  各地要全面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履行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逐级压实“米袋子”工作重任,全面扛起地方政府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认真对标对表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工作,落实各项粮食生产政策措施,强化对稳定粮食生产的硬约束,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持续稳定和提高稻谷、玉米等主粮自给水平。要坚持年度考核与日常监督相结合,强化上年度考核问题整改和结果运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全面抓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2月18日

热门评论

上一篇:声音:战疫中,春耕备耕农机作业形势严峻

下一篇:农业农村部开展防控疫情专项法治宣传行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