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贵州省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

来源: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2020/2/27 9:59:11
18706
导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粮食生产,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我厅制定了《贵州省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
  【农机网 通知公告】 各市(州)农业农村局、贵安新区农林水务局:
 
  为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部署,坚决贯彻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安排,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文件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适应形势变化对种植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粮食生产,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我厅制定了《贵州省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抓好种植业稳定发展各项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脫贫攻坚战圆满收官奠定坚实基础。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2020年2月26日
 
贵州省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脫贫攻坚战之年,也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实现连胜再捷,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稳定粮食生产,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巩固种植业发展好形势,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2020年全省种植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部署,坚决贯彻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安排,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适应形势变化对种植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粮食生产,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重点任务是:突出“守底线、优结构、提质量”。“守底线”就是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坚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确保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优结构”就是继续优化种植结构,持续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对低效作物做到能退尽退,应调尽调。巩固区域结构调整成果,调优品种结构,提高产品品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质量”就是推动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广绿色生产方式,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30%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0%以上,保持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做大、做优、做强茶叶、食用菌、蔬菜、水果、中药材、辣椒等重点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种植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
 
  (一)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实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落实中央财政产粮大县奖补政策,结合本省实际执行稻谷、小麦低收购价政策,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关于稳定粮食生产的决策部署,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以稳定水稻为重点,力争稻谷、小麦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左右。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落实地方政府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继续开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延伸绩效管理,推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完成198万亩高标准农田和4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创新开展部级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配套实施省级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项目,集成示范一批粮食生产全过程高质高效技术模式,以良种为基础、以机械化为载体、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建设生产全程机械化、投入品施用精准化、田间管理智能化的标准化生产基地,提升粮食生产科技水平。
 
  (二)压实“菜篮子”市长工程。稳定蔬菜面积,保障供应总量平衡,促进季节、区域、品种结构均衡及质量安全,特别是确保疫情防控期间蔬菜等“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抓好低热河谷地区冬春蔬菜生产,推进秋延晚春提早蔬菜种植,稳步形成品种互补、档期合理、区域协调的供应格局。集成推广壮苗培育、节水灌溉、精准施肥、轻简化栽培等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提高蔬菜生产科技水平。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产销衔接,引导科学种植、顺售。
 
  (三)持续推进薯类发展。大力推进我省马铃薯种植,努力扩增面积,巩固马铃薯生产在*列的优势地位。提升脱毒种薯繁育能力,不断提高脱毒种薯供给能力。合理发展秋种、冬种、春种,优化低海拔早熟区、中海拔混作区、高海拔晚熟区生态布局,实现周年生产周年供应的平衡。因地制宜推广鲜食型、加工专用型品种,推动主栽品种结构更新和“主食化”发展,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甘薯种植,深层次开发甘薯资源,推进规模化经营,实施战略,成为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
 
  (四)大力发展酒用高粱。按照《贵州省优质烟酒产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紧扣提升高效益白酒产业“第一车间”优质原料供给能力,聚焦脱贫攻坚,加快全省酒用高粱种植基地建设,全省高粱种植面积200万亩(其中有机认证面积100万亩),遴选和推荐一批优质酒用高粱品种,支持建设酒用高粱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基地10万亩,总产量50万吨,推进酒用高粱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努力提升油菜和大豆生产。落实国家关于加强油料生产保障供给的意见,作为全国油菜主产省和西南主产区,各地要加快推广“双低、双高”(低芥酸低硫甙、高产高油)油菜,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提高单产水平。稳定并适度扩大花生种植。以稳定大豆为基础,扩大地方特色杂豆发展,力争全年油料和大豆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
 
  (六)推进科学防灾减灾。研判全年农业气象年景和灾害发生趋势,制定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农情灾情调度机制。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推进种植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加强灾害监测,密切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沟通会商,强化灾害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和作物生育进程,制定抗灾救灾技术指导意见,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重灾区,开展指导服务,推进科学抗灾。加大救灾支持,尽快恢复生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七)抓好重大病虫疫情和草地贪夜蛾防控。继续依托国家植物保护工程建设项目,完善重大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网点,提高重大病虫疫情智能化监测水平。加强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小麦条锈病、粘虫等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病虫害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和应急防治,确保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突出抓好稻水象甲、红火蚁等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力度,强化种子、苗木和马铃薯繁育等基地疫情监测与检疫监管,组织开展植物检疫执法行动,遏制重大植物疫情蔓延成灾,确保重大疫情防控处置率达100%,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压实防控责任,建立省负总责、部门指导、县抓落实的草地贪夜蛾防控机制;制定防控预案,分区提出对策措施,早部署早安排,提早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加强监测,及时预警;推进科学防控,确保实效。按照早发现、快防治、严用药、小损失的“早快严小”的原则,突出“综合防治、统防统治、群防群治”措施。实现防控处置率达90%以上,综合防治效果达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深入推进产业革命,持续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八)调减低效作物种植。围绕《关于切实做好2019年秋冬和2020年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低效作物按照“能退尽退、应调尽调”的原则和“四个落实”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产业结构调整方案,抓好低效作物调减工作。
 
  (九)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结合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巩固籽粒玉米结构调整成果,积极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结合实际选择确定单品重点突破。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围绕八要素,补短板强弱项,推进茶叶、食用菌、蔬菜、水果、中药材和辣椒产业发展。实现全省茶叶种植面积700万亩,蔬菜面积1500万亩、产量2800万吨,食用菌种植33万亩(亿棒)、产量120万吨,水果种植800万亩、产量460万吨,中药材种植655万亩、产量180万吨,辣椒面积稳定在515万亩、产量685万吨。
 
  三、稳步提升种植业质量效益,助力产业扶贫农民增收
 
  (十)促进粮食发展质量提升。调优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稻和优势特色粮食,充分发挥项目示范作用,大力推广“稻+”模式,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强产销衔接,鼓励实行订单生产、定向收储,实现优质优价。举办质优质稻和优势特色杂粮品质品鉴宣传推介活动,公布一批优质高产、食味品质好的口粮品种和品牌。
 
  (十一)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种养结合,以养带种、以种促养,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促进产加销衔接,大力发展订单生产,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支持新型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等农业生产性服务,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在茶叶、食用菌、蔬菜、水果、中药材、辣椒、油菜等优势产区,因地制宜发展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旅融合,挖掘种植业外部增收潜力。
 
  (十二)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新要求,严格农药使用监管。加强农药安全使用监督检查,率先在坝区和规模化优势作物种植区实行农药使用档案制度,加大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化学除草剂、超范围使用农药、不执行安全间隔期等问题的查处力度,提升科学用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十三)扎实推进产业扶贫。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选准特色产业,明确帮扶措施,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支持力度,着眼资源优势,发展扶贫产业,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组织种植业专家组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技术指导,加大特色产业技能培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特色产品产销对接,着力解决产销脱节、风险保障不足等问题。
 
  四、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方式,促进种植业绿色发展
 
  (十四)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深入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确保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保持化肥使用量负增长。夯实测土配方施肥基础,继续开展测土化验、肥效试验和化肥利用率田间试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系统挖掘测土配方施肥十五年大数据,分区域、分作物提出科学施肥意见。推动农企合作,科学制定大配方,推进配方肥落地。以部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为试点,集成推广多模式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和新型肥料产品,示范带动全省化肥减量增效。系统总结“十三五”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经验做法,探索形成化肥减量增效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和工作机制,实现更大范围推广应用。
 
  (十五)深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以部级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为试点,在茶叶、蔬菜、果树、中药材、辣椒等全省农村产业革命高效作物上,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助推贵州绿色农业发展。积极探索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机结合,在果菜茶优势产区内的畜禽养殖大县开展替代试点。创新工作机制,推动试点县完善先建后补、考评结合、奖惩并用等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企业开展有机肥积造施用全过程、托管式、专业化服务,优化肥料结构,增加有机肥施用。积极参与有机肥料农业行业标准修订工作。
 
  (十六)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深入开展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开展特色作物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农药减量增效控害技术示范基地,实施示范面积400万亩,确保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30%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0%以上,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保持农药使用量负增长。重点推广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理化诱控、蜜蜂授粉等绿色增产技术和新型植保机械。大力扶持发展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强化示范和技术培训,推行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不断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和技术到位率。在坝区和规模化优势作物种植区,打造一批全程绿色防控示范样板。开展“科学安全用药培训”活动,加强技术指导,推广精准高效施药、轮换用药等科学用药技术,着力提升科学安全用药水平,促进环境友好型绿色农药替代传统化学农药,减少农药残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十七)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按照控制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提升用水效率的要求,围绕省领导*推进的十二大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区域和重点产业,加大在茶叶、蔬菜、水果、辣椒等高效经济作物上集成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根据水资源禀赋,调整种植结构,示范推广蓄水保墒、集雨补灌、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旱作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十八)推进耕地质量提升。结合农村产业革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选择农艺、生物、工程等措施,示范推广绿肥种植、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和酸性土壤改良等技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持续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并建设长期固定耕地质量监测点,总结不同类型、不同作物和肥力的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模式。
 
  (十九)探索开展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按农业农村部要求,在全省探索开展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工作,提升试点农民群众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意识,加强试点区经验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有序开展,以示范带动全省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
 
  (二十)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加强科研、高校、推广等部门的合作力度,加大研发力度,针对种植业生产中出现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开展专题研究,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难题,提升产业科技水平。
 
  五、强化行业管理和体系建设,提高种植业工作效能
 
  (二十一)强化农药监管能力建设。全面贯彻《农药管理条例》,落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农药监管职责,强化农药监管队伍及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农药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农药溯源体系和诚信体系。实现农药行政许可全程网上办理、农药数据信息自动统计和分析以及农药相关数据随时随地可查询,提高农药监管和科学管理的水平。
 
  (二十二)加强肥料监督管理。强化肥料登记管理,提高企业、经销商对合格肥料的认知,把未登记产品、登记证过期产品和外包装标识不规范产品清理出肥料市场。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组织开展肥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杜绝不合格肥料产品进入流通市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抓好放心肥推荐和使用者购肥指导。
 
  (二十三)规范行政审批。优化肥料、农药登记审批制度,规范审批流程,严格审批制度。全面落实技术审查规定,完善肥料、农药登记信息发布制度。规范依法开展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国外引种检疫审批,规范检疫审批流程和服务内容,切实做好引进种苗的后续监管,保障引种安全,确保植物检疫行政许可按时办结率。
 
  (二十四)严格行政执法。加强农药市场监管,重点开展农药隐性添加、出口转内销等专项检查,对主要农药市场“黑名单”农药企业加大抽查力度,严肃查处制售假劣农药等违法行为。在关键季节组织开展农药行业安全生产检查,指导督促农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范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加强肥料市场监管,组织开展肥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维护农民和合法企业利益。组织开展植物检疫执法行动,进一步规范种子生产、调运及经营行为,依法对粮食作物、果树、花卉、草坪草等应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热门评论

上一篇:重庆市关于开展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的通知

下一篇: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公布疫情防控期间农业生产保障热线电话的通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