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
- 来源:青海省农业农村厅
- 2020/2/27 10:12:29
- 17547
【农机网 热点关注】 西宁、海东市农业农村局,各州农牧(农牧和科技)局,省三江集团公司、省柴达木农垦集团公司:
为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和全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等精神,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持续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全面推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我厅制定了《全省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切实抓好落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奠定坚实基础。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2月21日
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研究谋划“十四五”规划之年,巩固种植业发展好形势,确保小康社会之年粮食和农业丰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2020年种植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省委十三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和全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大力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在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种植业稳定发展各项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奠定坚实基础。
在目标任务上,突出“守底线、优结构、提质量”。“守底线”就是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坚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确保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830万亩以上,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420万亩以上,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优结构”就是继续优化种植结构。重油菜、强青稞、抓蔬菜,巩固区域结构调整成果,继续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品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打造“青”字牌特色农产品。“提质量”就是推动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300万亩,力争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分别较行动实施前减少40%和30%以上,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持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种植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确保小康之年农业丰收
1.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始终坚持把稳定粮食面积、提升粮食产能作为根本,守住农牧民口粮基本自给的粮食安全底线。坚持“稳字当头”,着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力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420万亩以上。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工作,完成2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创新开展绿色高质高效粮食作物新品种和新品牌,集成示范一批粮食生产全过程高质高效技术模式,以良种为基础、以机械化为载体、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建设生产全程机械化、投入品施用精准化、田间管理智能化的标准化生产基地,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
2.提升油料供给能力。以“全价值链发掘、全产业链开发”为总体思路,适度扩大海南、海北地区油菜种植面积,研发推广高油高蛋白新品种,用优质特早熟甘蓝型油菜青杂4号替代高海拔地区白菜型小油菜,用高产优质抗倒新品种青杂15号替代低海拔地区的青杂5号,大力促进油菜花用、菜用和肥用功能的开发,大力发展推进“双低杂交”油菜优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全程机械化,力争全年油料播种面积稳定在220万亩以上。加快化隆、共和两县大宗油料生产基地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时、按节、按要求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进一步提高油料种植质量和效益。
3.保障“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稳定蔬菜面积,保障供应总量平衡,促进季节、区域、品种结构及质量安全,特别是稳步提高“大棚房”整治率、温棚复耕复垦率,增加智能温室育苗数量,扩大速生叶菜类比重,确保疫情防控期间蔬菜等“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指导农民因时因地抓好田间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品种结构上市期,促进均衡供应,做好低温等天气防范应对,提高产量、提升品质。集成推广壮苗育苗、节水灌溉、精准施肥、轻简化栽培等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提高蔬菜生产科技水平。
4.推进科学防灾减灾。研判全年农业气象年景和灾害发生趋势,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推进种植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加强灾害监测,密切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沟通会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和作物生育进程,制定抗灾救灾技术指导意见,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指导服务,推进科学抗灾。加大救灾支持,尽快恢复生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实现有效救灾。
5.加强重大病虫疫情防控。继续实施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完善重大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网点,全面推行重大病虫疫情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监测预警。密切关注新发病虫发展动态,突出抓好草地贪夜蛾、蚕豆象等重大植物疫情发生动向,落实防控责任和防控措施,推进科学防控,加强小麦条锈病、玉米螟、西藏飞蝗等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病虫害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和应急防治。按照早发现,早防控,早治小,分区分时、全力扑杀的要求,坚决遏制重大植物疫情蔓延成灾,确保重大病虫害不大面积连片成灾,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6.压实地方稳产保供责任。强化粮食安全市(州)长责任制考核,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严格考核评分标准,加大支持粮食生产投入的分值比重,推动产粮大县提高产能,提高自给率,各市(州)粮食面积和产量要保持基本稳定。研究建立粮食生产监测预警机制,科学确定分市(州)自给目标和底线要求,加强跟踪分析和及时预警,压实地方政府责任,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7.加强农情信息调度。按照《青海省农情调度月历》要求,及时准确上报调度月历表。根据农时季节和种植业工作进度,按时上报文字信息材料。加强农业农村部农情信息基点县和农情田间定点监测调查县建设,完善工作制度,固定调查人员,维护好监测设备,及时准确报送各种调查信息,更好地指导种植业生产,充分发挥农情信息在重大决策中的参谋作用。
二、持续推进结构调整优化,提升种植业供给质量效率
8.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按照“粮经饲”三元种植,继续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稳定粮油种植面积,青稞种植面积保持在100万亩以上,适当扩大蔬菜、食用菌、花卉种植规模,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露地蔬菜生产基地15万亩,完成旧棚改造2000栋,努力提高设施蔬菜种植率,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种植效益。充分发挥已成立的油菜、青稞产业联盟作用,发展带动油菜、青稞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油菜、青稞产业振兴,扶持5家“双低”油菜深加工企业,积极打造青稞产业园区,开发提升青稞综合价值,建立青稞良种繁育基地6万亩以上,打造标准化、规模化绿色有机青稞生产基地30万亩以上,推广二茬复种油菜1万亩以上,构建稳定生产、产销顺畅、质量安全的蔬菜绿色产业体系。
9.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按照“重油菜、强青稞、抓蔬菜”的基本思路,持续推进油菜产业振兴,充分发挥已组建的油菜产业联盟,整合油菜产加销力量,完善机制,在市场开拓、延伸产业链上取得新突破。落实《关于加快青海省青稞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青海省牦牛和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青稞产品“走出去”上实现突破。坚持集约化、有机化、品牌化方向,推进蔬菜生产现代化,转变蔬菜发展方式,加快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藜麦、食用菌、大蒜等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绿色、有机、富硒优势,根据市场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创建一批“青字牌”农牧特色品牌。
10.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实施轮作休耕试点面积50万亩,以轮作为主、休耕为辅,扩大轮作、减少休耕。进一步完善组织方式、技术模式和政策框架,调整优化试点区域,扩大小麦-薯类或豆类、青稞-油菜等轮作规模。鼓励试点地区探索生态修复型、地力提升型、供求调节型等轮作休耕模式,丰富绿色种植制度内涵。积极开展试点区耕地质量监测、卫星遥感监测、第三方评估,确保保质保量完成50万亩轮作休耕试点任务。
三、稳步提升种植业质量效益,助力产业扶贫农民增收
11.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种养结合,以养带种、以种促养,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促进产加销衔接,大力发展订单生产,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支持新型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为一家一户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以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标准园、加工基地等为依托,努力打造围绕果蔬产业的城市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构建和延伸果蔬产业“接二连三”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农旅融合,挖掘种植业外部增收潜力。
12.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集成组装一批标准化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发挥示范作用。完善农药肥料标准体系,完成青海省牦牛和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青稞标准制定任务,加快制修订一批肥料安全性标准、农药产品检测方法标准。加强农药安全性使用监督检查,加大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超范围使用农药、不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等问题的查处力度,推进科学用药,促进环境友好型绿色农药替代传统农药,减少农药残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3.扎实推进产业扶贫。聚焦贫困地区,立足资源优势,推进青稞产业深度发展,全面落实《青海省牦牛和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产业园区、特色基地建设、品牌创建、标准制定,产品加工、产业融合。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技术模式集成示范项目,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力推广标准化绿色生产技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促进节本增效、增产增效。
四、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方式,促进种植业持续发展
14.继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认真贯彻落实《部省共建工作方案(2019-2023年)》和《青海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总体思路》精神,全力以赴实现玉树、果洛、黄南三州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全域覆盖,加快推进湟源、平安、贵德、省三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整(县、区)场推进,积极落实(市、州)(县、区)配套资金、压实属地责任,确保有机肥按时、按节、按要求运输田间地头,推广“绿肥+有机肥+轮作倒茬+水肥一体化等模式和绿色防控技术,完成300万亩“两减”行动试点任务,力争化肥使用量较行动实施前减少40%以上,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充分利用农贷资金,加强农银合作,进一步研究“两减”行动资金使用中贴息、贴费等相关优惠政策,推进使用农贷资金,助力“两减”行动,加快技术集成创新,组织专家分区域、分作物提炼一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建设一批化肥减量技术服务示范基地,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服务。
15.深入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积极探索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抓好与畜禽粪污污染资源化利用工作的有效衔接,积极探索一批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服务机制,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引导农民多用有机肥、农家肥。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区)要系统总结技术规程、推广模式、运行机制,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组织方式和技术模式,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在更大范围实施。
16.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深入开展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确保化学农药使用量较行动实施前减少10%以上,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实施农作物统防统治100万亩以上,绿色防控替代化学农药防治行动300万亩,重点推广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理化诱控、蜜蜂授粉等绿色增产技术和新型植保机械,扶持发展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推行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广精准高效施药、轮换用药等科学用药技术,着力提升科学安全用药水平。
17.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结合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按照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提升用水效率的要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为重点,以提高天然降水和灌溉用水利用效率为主攻方向,集成推广蓄水保墒、水肥一体化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在农田基础设施较好、有灌溉条件的地区,采用滴灌、喷灌、管道灌溉等模式,建立灌溉施肥制度,配套水溶肥料,实现水肥耦合。在干旱缺水的地区,以蓄集和高效利用自然降水为核心,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18.继续开展农膜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回收。统筹安排实施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100万亩,继续按照“谁购买谁交回、谁销售谁收集、谁生产谁处理”的原则,完善农田残膜回收机制,开展农田残膜、农药化肥包装物回收宣传引导和督促检查,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90%,回收残膜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开展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因地制宜探索回收模式,划分生产企业、经营单位和使用者回收义务,鼓励使用者自发回收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引导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开展农药化肥包装物回收服务。防止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保护生态环境。
五、强化行业管理和体系建设,提高种植业工作效能
19.全面加强农药监督管理。全面贯彻《农药管理条例》,落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农药监管职责,强化农药监管队伍及能力建设,加快构建农药生产、经营、使用等信息监测网络,建立健全农药质量追溯体系和诚信体系,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药生产经营行为。完善工作规则,优化办事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农药依法监管和科学管理水平。
20.强化肥料监督管理。把好有机肥生产原料关,强化用肥需求预测分析,及时发布有机肥市场价格动态。严格有机肥生产企业备案管理,加强有机肥原料储备,原料配比等生产工艺环节监督检查力度。强化有机肥料生产、出厂、试验等生产环节取样和监督抽查,保障全省300万亩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用肥需求和质量安全,维护广大农民合法权益。
21.推进规划编制和重大课题研究。围绕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种植业体系,编制《全省种植业发展规划(2021-2025)》,明确“十四五”种植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编制《青海省突发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完善《青海省农牧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青海省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出有害生物灾害的应急措施,组织开展粮食生产支持保护政策等重大课题研究,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和指向性。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农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农机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