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我国农机装备总量接近2亿台套,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33亿元
- 来源:农机网整理发布
- 2021/7/23 16:57:50
- 40860
【农机网 热点关注】 近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674号建议的答复,针对代表提出的“加大资源整合协同创新促进农业机械化”作出了答复。
农业农村部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明确提出,要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今年中央1号文件也强调,要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
近年来,立足于产业需求和农民需要,我国农业机械化不断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突破,一批重大整机装备实现了产业化,国产机具装备正稳步向大型、智能、高效、绿色方向迈进,“无机可用”问题得到初步缓解。2020年,我国农机装备总量接近2亿台套,总动力达到10.28亿千瓦,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撑。
在加强政策顶层设计方面,农业农村部表示,坚持立足全产业链角度规划农机化发展目标和科研方向,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一方面,及时出台相关文件。国务院2018年底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机化的重点任务和工作路径。农业农村部2019年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通知》,对农机农艺融合等有关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另一方面,强化部门间协作配合。建立了由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牵头,国务院15个部门参与的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协调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工作。积极推动部省协作,农业农村部与湖南省政府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强化丘陵山区机具装备研发。
构建农机装备创新体系方面,紧盯产业需求和农民需要,推动科企联动,不断增强农机装备原始创新能力。一是集聚农机化科技研发资源。成立了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专家组和10个专业组,整合农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力量共同推动研发攻关。充分发挥岗位科学家作用,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经费稳定支持农机化等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开展科研工作。二是优化创新能力布局。“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部重点布局建设了33个农机化领域重点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建设了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引导河南、山东等农机装备优势地区组建了省级智能农机创新中心;科技部依托重点农机企业,打造了拖拉机动力系统等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农业机械工程等8个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建设了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等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和智慧农业等3个部级工程研究中心。三是推动产学研推用深度融合。农业农村部先后成立了国家谷物收获机械、航空植保等7个农机化领域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建设了17个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江苏悦达、中联、潍柴雷沃等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了产学研用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初步构建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上中下游有机衔接的协同协作机制。
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方面,支持农机装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协同,积极构建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合作发展机制。一是及时摸清农机短板弱项底数。充分调动行业系统力量,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全面梳理农业机械短板弱项,形成了主要农作物和丘陵山区2个机具装备薄弱环节需求目录,初步摸清了农机装备研发的“卡点”。二是不断加大农机研发投入。聚焦农机装备薄弱环节,科技部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了“智能农机装备”专项,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了“短板弱项产品攻关计划”,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如国产200马力级动力换挡拖拉机实现量产,200马力级无级变速拖拉机即将产业化;采棉机核心部件摘锭成功研制,国产采棉机加快抢占市场,打破了进口机具垄断市场的局面。三是持续优化产业格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齐鲁、河洛、京津冀、苏锡常等地建设了一批协作配套、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培育了1600余家规模以上农机装备企业。支持大型企业兼并重组,积极打造潍柴雷沃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机装备龙头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33亿元,同比增长7.8%,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实用性人才培养方面,教育部积极推进农机领域学科专业建设,支持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建设农业工程一流学科,推动其他“双一流”高校培养学科交叉融合的高水平农机人才,指导江苏大学发挥特色加强农机学科建设;着眼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智慧农业等新兴专业,推出了20个农业工程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开设了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等60个农业机械化本科专业。农业农村部实施了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工程,每年培训农机操作维修人员超万名;组织各省遴选推介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1000名左右;积极组织开展农机驾驶操作员、农机修理工职业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促训”的方式,推动了农机装备的高效运用。
农业农村部表示,下一步将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不断推动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取得新进展。一是继续做好农机装备短板弱项梳理工作。聚焦确保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梳理凝练农机短板弱项需求,尤其是梳理丘陵山区、特色作物机械化生产存在的短板弱项,并按照重要、急迫程度明确研发优先顺序,为集中力量攻克重要农机装备短板提供指引。二是持续加大农机装备研发投入。通过“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厂化农业与智能农机装备”专项等研发专项,继续加大对农机装备短板弱项的研发支持力度,有步骤有计划地解决丘陵山区和特色作物机具装备供给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继续建设一批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和农机化领域重点实验室,持续提升研发能力。三是全面推动科企协同创新。通过“揭榜挂帅”“赛马争先”等方式,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农机短板弱项研发攻关项目,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机制。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和制造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四是不断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立足农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着力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抓紧编制《农机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强链补链实施方案》,制定重点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图谱,打造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推动大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做专做精。五是继续加强农机人才培育。以推动培养机械化、智能化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农机人才培养新理念、新范式,不断扩大农业工程类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优势农机企业与高校合作,建设农机装备实践基地、实训基地。支持以农机生产企业、农机经销商、农机合作社为主体,培养农机操作、维修等实用技能型人才。六是不断提升农机使用效率。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演示、机具遴选、田间测评等形式,大力推广性能质量高、区域适用性强的农机装备,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农机共享利用。优化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加快淘汰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具。
本文由农机网(www.nongjx.com)整理发布,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农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农机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