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甲云副司长在全国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工作推进视频会上的讲话
-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 2021/11/24 9:38:51
- 20322
【农机网 热点关注】
农业机械化情况 2021年第20期
编者按:
11月17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组织召开全国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工作推进视频会。会议强调,要立足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实际需要,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加快补齐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短板弱项,推动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向更广领域、更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机械化支撑。现将王甲云副司长在会议上的讲话印发,请各地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在全国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工作推进视频会上的讲话
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 王甲云
2021年11月17日
为了加快补齐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这个短板弱项,推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机械化支撑,今天我们召开全国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工作推进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进展成效,探讨全面推进这项重要工作的思路措施。刚才,山东、山西、浙江、福建等4个省作了交流发言,讲的都很好,很受启发。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十三五”我国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进展成效
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着力加大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工作力度,制定落实政策措施,在相关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和管理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从统计来看,2020年全国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达到39.2%,“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近2个百分点。
(一)专用机具保有量不断增长。目前,全国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拥有量达3383万台套,相比2015年增长近8个百分点,烘干机械保有量翻了两番,保鲜储藏设备保有量增长24%。在覆盖的产业上,从大宗粮油作物初加工机械化向果蔬、茶叶、中药材、畜禽水产以及特色农产品等产业领域拓展,加工环节更是涵盖了脱出、清洗、分级、切片、烘干、储藏、包装、屠宰、分割、冷藏保鲜等多个方面。
(二)装备研发能力不断增强。我部支持建设的农产品初加工重点实验室和一批实验基地开始运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形成的相关研究成果落地转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产品初加工岗位专家数量大幅度增加,生产制造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的装备企业加快发展。经过多年努力,粮食绿色减损保质收储关键技术装备、太阳能干燥关键技术及设备、禽蛋商品化处理技术装备等新装备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光电技术、机器视觉识别等技术加快应用于农产品的分级、清选等环节;微波、低剂量辐射处理、减压、气调等保鲜保质技术装备加快应用于农产品储藏;光谱分析、图像识别、人工智能技术装备广泛应用于生产控制和在线检测。
(三)行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我部制定发布了“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评价”行业标准,从农产品脱出、清选、保质等三个主要处理环节,提出了粮油、果蔬、畜禽和水产品以及其它特色作物初加工机械化作业水平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为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的统计、评价提供了基本遵循。我部今年修订的《农业机械分类》标准,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单独列出,分为8个大类、15个小类、89个品目,全面涵盖了种子、粮油糖、棉麻蚕、果菜茶、草药香料烟草、天然橡胶、畜禽水产品等方面的初加工机械。截至目前,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行业标准已经达到45项,占到现行农业机械化农业行业标准数量的12%。
(四)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一是加快农产品初加工机具试验鉴定步伐,为支持农户购机用机、享受支持政策创造条件。我部制定发布了53项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制定发布了17项相关专项鉴定大纲。在此基础上,“十三五”期间通过农机试验鉴定的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产品达3576个,其中干燥机械产品1625个,果蔬和茶叶初加工机械产品1424个。二是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抓手,支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加快推广应用。“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在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方面扩展到3个大类、9个小类、36个品目,累计投入补贴资金约46亿元,支持购置相关机械产品172万台套。三是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利用农产品产地加工补贴、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等政策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多种措施支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
二、准确把握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进入了机械化主导的新阶段,对包括初加工机械化在内的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提出了紧迫需求。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是名符其实“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农产品初加工是整个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工程”,是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农业效益的重要支撑。新形势下,夯实农产品产业基础、提升产业动能、推动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迫切需要加快提高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
第一,减损提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对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提出了迫切要求。我国是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大国,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据相关统计,全国粮食作物烘干、仓储、加工、运输等环节损失每年达700亿斤以上;蔬菜产后损失占总产量的20%—25%,水果损失占到总产量的15%—20%。农产品巨大的损失一方面造成土地、水以及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农情下,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加大产后烘干、储藏、保鲜等能力建设,能有效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以及防灾抗灾,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支撑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第二,增值富农、提升农产品价值链产业链对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提出了迫切要求。一是通过初加工装备将农产品变成更加适销的商品,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单位价值,有力促进农户增收致富。比如,玉米经初加工后变成玉米碴子,销售价格和客户群体就能大幅提升。果蔬及畜禽产品通过冷藏保鲜,实现错峰上市,大大增强了农户议价能力。脱贫地区的柑橘类水果,使用光电、光谱分级分选设备,做到果品大小色泽一致、甜酸度一致,使得身价几倍增长。二是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是稳定农业产业链的重要保障。脱出、清洗、切片等初加工机械化比人工作业效率高、质量好,为农产品精深加工提供优质原材料,也减少了后续加工难度及成本,完善了供应链,稳定拓展了农产品商品化产业链。
第三,省工节本、保障优势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对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提出了迫切要求。农业特色产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以前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请工难用工贵问题加剧,人工成本激增,产业优势难保、产业规模难以扩大甚至出现萎缩。以生产机械化来应对劳动力的日益短缺、用工成本的日益走高,既是农产品初加工发展面临的必然选择,也是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机遇;既能让传统农户享受到机械化的便利、拓展非农产业就业增收空间,也有效提高了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投入产出,促进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总的看,农产品初加工对“机器换人”、机械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加快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国家有明确要求、农民有旺盛需求,今后一个时期将是加快发展的机遇期。但同时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初加工机械化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一是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相比全国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71%,初加工的机械化水平还有30个百分点的差距,在不同环节、不同品种、不同区域间,发展也很不平衡。比如,这几年主要粮油作物初加工机械化增长较快,但畜牧业、渔业等领域发展较慢;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已经接近50%,但西南丘陵山区的农产品初加工发展水平较低。二是一些环节“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问题依然突出。部分环节初加工装备存在短板弱项甚至空白,例如花生的烘干、果蔬的采后整理等缺少适用装备,初加工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低水平重复和同质化的现象较为普遍,耗能高、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初加工品质差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推广应用力度不够。很多地方对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推广工作研究不多、着力不够,产学研推用一体化机制亟待健全完善,等等。
总之,我国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水平,离满足人民群众对好用管用适用的农产品初加工农机装备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站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提档升级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创新思路,主动作为,结合地方产业实际,努力提高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整体水平。
三、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要达到50%左右,在短短几年内全国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实际上还是不容易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立足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实际需要,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梳理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短板弱项,加大初加工机械装备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工作力度,推动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向更广领域、更高质量发展。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直接关系强农富民、关系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篇新文章。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将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目标任务纳入农业机械化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调查研究、顶层设计和措施谋划。一是要聚焦补齐初加工机械化短板弱项,密切与科技部门、工信部门和农业农机企业市场主体的沟通联系,形成工作合力。二是要加强行业动员、优化工作机制,实行农机试验鉴定、技术推广、研发制造、检测认证等力量协调联动,打通农产品初加工新装备新技术研发应用卡点。三是要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相关行业协会、学会、创新联盟,发挥学术研究、信息交流、教育培训、标准制定、技术指导等方面作用,更好服务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转型升级。
(二)注重从需求侧引领研发供给,加快补齐初加工机械装备短板。各地要深入农户、农业企业调查研究,全方位梳理本地重点农产品初加工关键环节急需机械装备,找齐找准短板弱项,制定发布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技术装备需求目录,引导研发方向。充分发挥农机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引导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围绕重点及特色农产品,着力开展农产品初加工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制造,促进适用装备有效供给和迭代升级。探索发展“互联网+初加工机械化”,推动在初加工各环节重点装备上应用实时信息采集和智能管控系统,鼓励初加工企业进行物联化、智能化设施与装备升级改造。完善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强化行业发展动态跟踪和数据采集分析,引导各方面力量有序有效开展产品研发创新。
(三)围绕支撑农业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明确初加工机械化发展重点。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涉及各个产业、各个环节,各地要立足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急需,找准发展重点,精准发力,务求实效。当前,应主要聚焦粮油、果蔬、畜禽和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抓住脱出、清选、保质等关键环节发力,通过提升初加工机械化水平,助力就地就近扩展产业链价值链。例如,围绕粮食和油料产后减损,重点发展太阳能、空气能等清洁能源烘干、机械通风储藏、烘储一体化设施机械化技术装备。围绕粮油作物食品化加工增值,重点推进面制食品、米制食品、特色杂粮制品、豆制品等配套初加工机械的应用;围绕果蔬、畜禽及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品质品相提升,重点发展预冷、保鲜、清洗、冷藏、分级、分割、包装等清选保质技术装备。围绕特色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重点发展高效率高净度去皮脱壳、提取分离等技术装备。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加快推进初加工机械化的良好氛围。要加强与财政、税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和电力、燃气供应企业的沟通协调,落实相关税费减免优惠和支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用地用电政策。拓展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渠道,引导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场地标准化建设和宜机化升级改造。支持将粮油、果菜茶、畜禽水产品等农产品初加工成套设施装备纳入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范围,积极探索补贴操作路径方式。通过项目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和鼓励产学研推用各方面联合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共同开展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技术试验、人才培训和推广服务等。
(五)强化技术推广和试验鉴定工作,促进初加工装备与加工工艺应用融合。一是要组织农机推广骨干更新知识结构,创新推广方法路径,补上初加工机械化推广能力短板。立足提高装备利用效率效益,加强农机装备与农产品初加工工艺融合研究,促进机艺衔接配套,示范打造高水平应用场景。遴选一批符合生产实际需求的绿色高效、先进适用初加工机械设备,总结推出一批初加工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重点面向农民(农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推广应用。二是要完善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评价标准和调查方法,健全完善农产品初加工装备试验鉴定大纲,支持农机试验鉴定机构改善相关检验检测条件,加快提升试验鉴定能力,支撑农机装备为产品研发创新和购机用机支持政策实施提供基础支撑。
(六)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延伸初加工机械化服务链。大力培育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实施“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生产模式,统筹引导加工户、加工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协同开展初加工社会化服务,延伸农机作业服务链条。推动各类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发展订单式作业、农产品初加工生产托管、承包服务等服务模式,推动农产品初加工专业服务队伍建设,提供脱出、烘干、清洗、分选、切割、干制、储藏等环节的专业化作业服务,鼓励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向农产品初加工全环节、全产业延伸。
需要强调的就是以上这三个方面,农机化系统组织召开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的专题会议,在历史上还是首次,主要也是已经到了必须要抓、必须抓好的阶段。今天的会议为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工作开了一个头,会后请参会人员向主要负责同志汇报,并在谋划明年工作中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列入全年任务。在初加工机械化工作方面基础好的省份,要再接再厉;这块工作刚起步甚至还是空白的省份,要高度重视,迎头赶上。目前我们也在加强研究,明年准备印发一个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的意见,也请大家多提意见建议,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同志们,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事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事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如期实现,让我们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全力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工作打开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农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农机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