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农机装备补短板(一):如何提高丘陵山区机械化水平?

来源:农机网原创
2021/12/7 17:12:02
54826
导读:在农机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应注意到一些短板弱项急需解决,如丘陵山区机械化水平总体较低、高端智能农机比例较小、畜牧水产智能化绿色化装备短缺、部分农作物播种收获环节机具研发不足等
  【农机网 编辑视角】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已进入机械化主导阶段,近些年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0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超过80%,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农机制造大国和使用大国。
 
  在农机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应注意到一些短板弱项急需解决,如丘陵山区机械化水平总体较低、高端智能农机比例较小、畜牧水产智能化绿色化装备短缺、部分农作物播种收获环节机具研发不足等,这些短板阻碍了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进程。农业农村部和工信部近日联合召开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推进会议,强调瞄准农业生产需求,着眼全产业链强化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加快补齐短板弱项,促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更好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本期文章将针对丘陵山区机械化短板进行探讨。
 
  丘陵山区是我国粮油糖和特色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贫困人口的集中地,分布在19个省区市的1400多个县市区。其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限制,丘陵山区地块零散,地块不规则且坡陡坎高,田间缺乏机耕道路,田块细碎、高低不平,导致“牛进得去、铁牛进不去”,农机“下田难”“作业难”。2019年,丘陵山区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只有4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2个百分点。
 
  在丘陵山区,与经济作物、特色作物相适用的农机具并不多。在这点上,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要引导科研单位和企业研发推广特色作物生产、特产养殖需要的高效农机。大力开展丘陵山区适用农机专项鉴定工作,引导和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增加特色农机具供给。
 
  尤其在农机补贴上,发挥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导向作用,进一步突出稳产保供和支持自主创新,支持短板机具优先开展专项鉴定,加大补贴力度,加快资金兑付进度。当前,多个省份已将丘陵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所需新型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除相关机具短板要补齐外,针对丘陵山区的宜机化改造工程也是重要途径之一。想要突破自然环境的限制,进一步推进农机化进程,需要进行土地宜机化改造,改变地貌,让土地适应更先进、效率更高的大型农机。重庆市作为典型的丘陵山区,率先在全国探索推进农田宜机化示范改造成效明显,近年来在全国丘陵山区大范围推广。实践证明,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是改善丘陵山区农机通行作业条件、破解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最大短板的有效路径,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工程。
 
  2014年以来,重庆市开展了农田宜机化改造试验、试点和推广工作。截至2020年3月底,全市农田宜机化改造面积达到58万亩。农田宜机化改造助推了当地水稻、油菜、马铃薯、高粱等主要农作物及柑橘、榨菜、花椒、茶叶、牧草、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的全面全程机械化。改造之后的地块机器能穿梭自如、目标作物机械操作逮及,一般水田亩均节本350元、旱地节本500元以上。2021年开始,重庆市财政每年拿出2亿资金用于农田宜机化改造。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重庆、山西、湖北、湖南、广西、甘肃等省份共计投入资金76亿元,完成农田宜机化改造面积近350万亩,目前丘陵山区累计改造面积达790万亩。

热门评论

上一篇:农机补短板(二): 补齐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短板,让农机赋能特色产业

下一篇:CVT热潮下:国产农机无级变速升级“雏形初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