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快看!五征又上省新闻联播啦!这竟然是因为......

来源:五征集团
2022/10/10 9:10:02
16152
导读:10月8日,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栏目报道了《山东:全株青株助秋粮减损增效》,讲述了五征青贮机械助力山东落实“粮改饲”长效机制。
  【农机网 热点关注】2013年,五征集团聚焦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政策,在国内首创高密度裹包青贮技术,研发了青饲料收获打捆一体机,实现了玉米秸秆收割、切碎、压实、密封、打捆一站式作业,推动了国家“粮改饲”战略的高质量深入实施。
 
  五征集团积极为用户创新致富新模式,五征集团所研发的青贮机械引起了中央、省、市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10月8日,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栏目报道了《山东:全株青株助秋粮减损增效》,讲述了五征青贮机械助力山东落实“粮改饲”长效机制,在全省99个县市区整县制推进,帮助秋收秋种,调结构、减损失、增效益。下面请看山东新闻联播详细报道:
 
  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大力推进“粮改饲”政策的大环境下,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发家致富的农户,他们依靠五征集团在国内首创的高密度裹包青贮技术,开辟致富新模式。山东新闻联播报道的马宗辉就是其中之一,下面就详细讲述一下马宗辉的创富故事。
 
  初秋时节,一望无际的玉米田里,崭新的五征自走式青贮机在玉米地里来回穿梭,一棵棵秸秆连同玉米穗被喂入割台,切碎、揉搓,瞬间抛入料仓,几分钟就下一个裹包蛋,接着流动打捆机就会跟上打捆包膜,1亩地很快就收得干净利落。
 
 
       这是滨州阳信,中国第一大牛县,全株玉米的青饲料收割场景的一个缩影。
 

 
  一个企业家的“牛”产业见证
 
  滨州阳信县是山东省回民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是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之一,牛羊的屠宰量位居全省前茅,产品大量远销全国各地并已形成规模化产业。

  万邦牧业是阳信县一家中等规模的养牛基地,负责人马宗辉是土生土长的回族人,从放牛娃、牛贩子到企业家,见证着阳信县肉牛产业的发展变迁,万邦牧业也已具有千头肉牛的规模。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阳信的牛肉产品直供北京奥运会、上合青岛峰会、上海世博会、杭州G20峰会等,“中国第一牛县”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也让养殖企业从源头开始更加重视质量管理,对喂养饲料越来越关注。
 
  致富“有经”,五征青贮饲料学问深
 
  步入发展快道后,养殖企业对饲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饲草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整个阳信县有肉牛30余万头,如何让30万头牛吃饱、吃好“口粮”,这考验着从业者的智慧,2014年国家“粮改饲”技术推广,为阳信带来了新思路:用青贮玉米解决肉牛“温饱问题”。

  2016年,万邦牧业流转了2500亩土地,专门用来种植玉米做饲料。2019年,作为“粮改饲”示范县的阳信县政府出面牵头,万邦牧业接触到了五征青贮机械,这一合作就是3年。

  公司负责人马宗辉说:“我们之前喂牛的是窖藏饲料,有了青贮裹包饲料的对比,发现青贮饲料的好处太多了。一是储存费用低,不用建窖,根据喂养量的多少取料,不会导致饲料大面积暴露在空气中而造成氧化、营养价值流失;二是适口性好,尤其是夏天,对比非常明显。夏天,窖藏的饲料易发热、腐烂霉变,而青贮裹包饲料是凉的,适口性好,牛的进食量不受影响,肉长得快,出栏期能缩短半个月到一个月。我们这次的2500亩玉米田,将利用五征青贮机械作业10天左右,完成1万余个青贮饲料裹包,足够我们1年半的饲料量。”

  2021年6月,阳信县进行的肉牛试验表明,饲喂全株玉米裹包青贮饲料的肉牛比普通窖贮全株的肉牛采食量增加7.21%,日均增重18.94%;试验数据还显示,相比窖贮青贮饲料,饲喂全株玉米裹包青贮饲料的450公斤左右的肉牛,每头牛平均增加了1.7元/天的成本,但效益增加了9元,日均增效7.3元。每头牛一天的喂养成本在30元左右,牛的饲养周期在10个月左右,早出栏1个月,按1000头牛计算,一年就能节约饲料成本90万元左右,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经济账。经青贮裹包饲料喂养的肉牛生长健康,肉质鲜嫩、劲道,胶原蛋白含量高,市场口碑绝佳,产品供不应求,销售异常火爆。

  从源头的青贮玉米种植,到肉牛的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再到餐桌上出现鲜美的牛肉,万邦牧业实现了“从土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有了“从土地到餐桌”田间地头第一公里,“粮改饲”利器五征青贮机械的强力加持,万邦牧业轻松实现了“高质量饲草自由”,也带动了周边养殖企业对青贮饲料的认可,让更多高品质牛肉走进千家万户、行销全国各地,助力国人提高身体素质。
 

热门评论

上一篇:《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报告》发布

下一篇:农业农村部印发《油菜抗旱抗涝保播种保全苗工作预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