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十年七维度 踔厉绘蓝图——古县农机十年发展解读

来源:古县农机中心
2022/11/23 8:40:59
13409
导读:截至2022年10月底,古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4万千瓦,机耕、机播、机收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75%,主要农产品初加工率达70%以上,农机在第一产业的贡献率蹄疾步稳,逐年上升。
  【农机网 地方农机】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浪花一朵。十年,却在山西省古县农机发展史上结满了累累的硕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古县农机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方古老而广袤的土地上,机声隆隆,往来穿梭。播下了希望,收获了丰收,一辆辆大中型农机替代了牛耕马拉的传统生产方式,农机已成为农业战线上的一支披坚执锐的铁甲洪流。
 
  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4万千瓦,机耕、机播、机收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75%,主要农产品初加工率达70%以上,农机在第一产业的贡献率蹄疾步稳,逐年上升。
 
  一个地处丘陵地区的山区贫困县,农机事业是如何大步跨越的呢?不妨从七个维度的不同切面来分析、解读。
 
  一、选准角度
 
  效果好来源于起点高,高起点产生高效益。高度是思路,是方向。古县始终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认识农机工作,指引农机工作,安排部署农机工作,高起点部署,向高标准看齐,树立起山区县也敢同平川县争高低,在业绩上敢于同先进一流做攀比,争一流,争位置。而在具体工作中注重选准角度,思维的角度决定工作的出路,选好选准选对角度,才能攀登高度。古县是个山区丘陵山,不能盲目机械地照搬照用平川县的有些农机模式,必须根据本地县情来统筹谋划,走出特色。长期以来,古县农机存在三个不平衡:南北发展不平衡,南部土地宽广肥沃,具有平川县的土地特征。北部地小石头,有着鲜明的山地秉赋。同一乡镇村与村之间不平衡,南垣乡陈香村一村就有5个农机合作社,农机近百台件,有的村则数量极少。合作社与合作社之间发展不平衡,有的合作社设备齐全,从业人员素质高,经济实力雄厚,有的则勉强维持生计。针对不同情况,古县采取多视角、多层次、多方面,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方式推动农机事业发展。在县南部支持发展大中型农机发展,北部则鼓励小微型农机具作业。在各村之间,各合作社之间引导推广合作互助模式,联合协调发展,先后成立了跨村农机作业组织,农机联合社,采取了强弱联合,大小联合,强强联合,南北联合四种互助联合方式,从而有力推动了全县农机事业均衡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古县县情的农机特色之路。
 
  二、提升速度
 
  成功垂青于领跑者、快跑者。宁做工作“马前卒”,不当工作“马后炮”。思路一定,说动就动,手段雷霆万钧,效果立竿见影。在创建全省率先实现农机化综合示范县建设中,古县布置周密,方法得力,2017年创建,2018年授牌,用一年时间完成了三年创建任务,成为全省唯一的当年创建成功的县,也是全省第一家,临汾市唯一的山区丘陵地带省级农机化综合示范县。在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项目上,2018年9月承担项目,连续两个月顶风冒雪建设完成,12月验收拨付建设资金,成为全省第一家完成项目的县市。追求快更要讲究稳,古县严把项目申报关、设计关、审批关、监督关、验收关五个关口,从严从细,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取得了既快又好的效果。关键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和工程统筹工作。如在创建全省农机化综合示范县中,古县做了周密细致的前期普查工作和准备工作,对全县农机大局了然于胸,心中有数,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拓展广度
 
  在农机事业的发展中,古县力争做到不留空地,不遗死角,辐射力大,覆盖面广。首先体现在农机社会化组织建设上。2012年以前,全县只有2家农机合作社,数量极少的农机维修点和农机大户,机械化家庭农场是空白。经过十年的蓬勃发展,目前,全县已有56家证件齐全的农机合作社,注册资金达百万元以上的就有21家,资产共计近亿元,合作社成员达700余人,农机合作社联合社4家,农机大户200余户,机械化家庭农场8家,标准化农机维修点30余家,每年农机总收入达2000余万元。其中仅旧县镇农机合作社就达到13家。在社会化服务组织中,古县采取“一延二化”措施,一是注重向农机薄弱地区延伸,目前已在县北部乡镇发展5个农机合作社,2个机械化家庭农场。二是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先后争取上级资金400余万元,用补贴的方式,为18家农机合作社建起了标准化的机库、机棚、停机坪2万余平方米,使农机具有了停放的场所。并聘请专业人员,为合作社,农场建起了较为规范的财务和其他管理有关制度,使这些农机经营组织纳入了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轨道。也影响带动了全县农机化的全面发展。
 
  在农机作业中,农机的广度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2014年以来,古县对全县具备深松条件的22万田地全部进行了深松。实现了全县深松全覆盖,把铁板地变为“海绵田”。深松后的田地,玉米每亩可增产120余斤,使广大农民实实在在的享受到农机带来的甜头。
 
  四、致力精度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古县农机鲜明的特色。给农机装上“大脑”,走互联网+农机的新路,古县“智慧农机”建设得到业内专家领导和同行的好评。古县在全省建成了第一座高标准的智慧农机县级基站,建起了第一座高3.3米,宽11米的大型监控显示屏。为全县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机全部安装上监控终端,实施了农机作业实时监控,全县农机作业的面积,深度都精确到了小数点,误差率降低到了最低,为农机中心,农机手,农户之间构筑起一面“信任平台”。临汾市农机局在古县召开现场会,推广了古县农机做法。2018年底,国家农业农村部有关领导和专家来古县检查指导工作时,评价古县智慧农机建设是山西省第一流的,全省标准,效果最好的。
 
  2017年古县引进了第一台无人植保机,其精准高效的植保效果很快受到农民朋友的喜爱,目前,全县无人植保机已得到初步普及,达16台,仅全全农机合作社就有6台无人植保机,使古县农机不仅成为纵横土地的“铁甲雄师”,也成为一只展翅蓝天的“鹰隼劲旅”。
 
  五、闪耀亮度
 
  亮度是展示一个地方,一个行业工作成就的名片,使人们能通过亮度,观察到工作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十年来,古县农机保持了全面工作大推进,重点工作深突破的良好发展势头,精彩纷呈,亮点频仍。
 
  创下一年建成全省农机化综合示范县的古县农机速度,这一纪录至今无县市超越。
 
  创下全省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农机资产收益扶贫的古县农机扶贫经验。
 
  建成全省一流,效果上佳的“智慧农机”的“古县农机模式”。
 
  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农机化综合考评先进单位,连续5年被评为全市农机化综合考评先进单位,走出了一条丘陵山区地带农机化发展壮大的“古县农机新路”。
 
  塑造了一种敢于争先,勇于创新,精于细节,善于功成的古县农机精神。
 
  锤炼出一支团结奉献,攻坚克难,敢打能赢,形象良好的古县农机队伍。
 
  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农业化发展的崭新乐章。
 
  六、共享温度
 
  农机是人们眼中传统的冰冷的“钢铁侠”。而农机人却都有着火热的情怀,有着浓郁的公仆情节,有着自己的光荣和梦想,有着自己的诗和远方。在实践中,古县农机人善于把项目变成惠及民生的实事,好事,使农民在农机的推广中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连续十多年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农机装备水平。过去古县没有一台四驱拖拉机,没有一台三行以上的玉米收获机,没有一台谷物联合收获机,谷子收获全靠人工作业。目前,全县四驱拖拉机达160多台,三行以上玉米收获机达120余台,谷物联合收获机达到30余台,使全县各种大型农机具达到3000余台,受益农户达2000余户。2017年起,古县农机还承担了全省农机资产收益扶贫的试点工作。目前,已有21家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承担这一项目,共吸纳600余建卡立档贫困户入股分红,占到全县建卡立档贫困户的十分之一,不仅为古县按期脱贫作出了农机贡献,也使广大贫困户在这一工作中感受到了“钢铁侠”的温馨。
 
  七、打造深度
 
  农机的普及和农机新技术推广有效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带来了农民深刻的思想变革,过去古县以种玉米为主,经过推广玉米割苗技术、玉米丰产方技术、谷子全程机械化、深松、免耕、少耕等现代农机新技术的推广,杂粮、药材、蔬菜产业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惠及到千家万户,对本县的农业调产,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更使万千农民从第一产业解放出来,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上大放异彩,奉献聪明才智。
 
  十年发展,七个维度,独特的标识,古县广袤的土地上处处镌刻着新时代古县农机发展的铿锵脚步。

热门评论

上一篇:西海岸新区:农业现代化——麦田灌溉智能化

下一篇: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崇明积极推广水稻机收减损技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