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秸秆还田利与弊

来源:江苏省农机推广站
2022/12/2 9:44:07
18305
导读:经过多年的努力,秸秆还田工作已经深入人心,人们认识到秸秆还田的优点。
  【农机网 热点关注】经过多年的努力,秸秆还田工作已经深入人心,人们认识到秸秆还田的优点。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不能放大他缺点,但也要认识他的不足。现在,有些地区要求的时间内焚烧,但大部分区域仍禁焚,我们就秸秆还田的利弊做一下分析,并提出方法解决短缺项,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推广秸秆还田的大要求。
 
  (一)秸秆还田的利:
 
  1.降低劳动强度。
 
  从人工收割到半机械化,再到现在的机械化作业,简化了太多工序,农民真正从土地当中解放了出来,只是在种、管、收各个环节中充当了指挥者的身份。秸秆还田就是农业自动化的一种体现,便利性的提高,劳动强度的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入城镇务工,部分人员只是在农忙时节抽取时间辅助生产。
 
  2.补充土壤养分。
 
  作物秸秆含有一定的养分和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灰分元素等,既有较多有机质,又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秸秆还田,使土壤中的有机物有效增加,避免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使作物生长所需养分相对均衡。秸秆还田具有促进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协调比例失调的矛盾,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
 
  3.促进微生物活动。
 
  土壤微生物在整个农业生态链中具有分解土壤有机质和净化土壤的作用。有机物的合成由植物叶绿素来完成,由土壤微生物来完成有机物的分解工作。秸秆还田给土壤微生物增添了大量物质源,各类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也相应增加。这就促进了对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矿物质养分的转化,使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增加,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也有所提高。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后产生的纤维素、木质素、多糖和腐殖酸等黑色胶体物,具有粘结土粒的能力,同黏土矿物形成有机与无机的复合体,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使土壤容量减轻,增加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协调能力,提高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通过秸秆还田,能有效改良土壤、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秸秆还田能改善植株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团粒结构等优点。
 
  4.减少化肥使用量。
 
  农业发达国家都很注重施肥结构,如美国农业化肥的施用量一直控制在总施肥量的1/3以内,加拿大、美国为降低施肥量,大部分玉米、小麦的秸秆都还田。作物所吸收的氮主要来自土壤中的原有氮素,来自化肥的仅占23%-25%。这说明即使施用化肥,土壤有机物对作物生长仍是非常重要的。秸秆还田的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是促进农业稳产、高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所以,秸秆还田是弥补化肥长期使用缺陷的极好办法。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原来农村80%的秸秆主要采取燃烧处理,造成污染空气、影响交通、土壤表层焦化等,有时还引起火灾。另外,秸秆随意处置还会影响农业生态环境。所以秸秆还田有利于实现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二)秸秆还田的弊:
 
  1.还田量过大,增加成本;
 
  由于秸秆还田量过大或不均匀易发生土壤秸秆还田生物(即秸秆转化的微生物)与作物幼苗争夺养分的矛盾。所以一般每亩秸秆粉碎翻压还田不超过300公斤,最多不超过500公斤,否则,会影响秸秆在土壤中的分解速度及作物产量。因此在秸秆直接还田时,一般还应适当增施一些氮肥,缺磷的补施磷肥,或者增施一些菌肥,加速秸秆的腐化分解,但这样又会增加秸秆还田的成本,有时农民也不乐意。
 
  2.土壤间隙大,死苗弱苗;
 
  秸秆翻压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孔隙大小比例不均、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常出现种苗“吊根”情况,甚至出现黄苗、死苗、断垄等现象。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适时灌水,或用石砣碾压,使土壤与种子接触紧密,能够正常发芽。或者是加大粉碎细度,最好达到3.5厘米以下,但这样就会增加能耗,加大成本。
 
  3.病原体带入,风险加大;
 
  秸秆上往往带有大量病菌和虫卵,在秸秆粉碎过程中无法杀死,还田后留在土壤里,病虫害就会直接发生或者越冬来年发生。秸秆还田给地下害虫带来了生存的环境和空间,近几年呈现逐年上升势头。一般采取土壤处理及种衣剂拌种进行预防。
 
  秸秆还田是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但若方式方法不当,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首先就是有碍主茬小麦的出苗和苗齐苗壮;如果农田土壤保墒措施再跟不上,还会加速耕层土壤"绿水"的丢失,进而对于冬小麦的创高产不利。可以说,秸秆还田的麦田出苗不齐和苗黄问题是秸秆还田操作不标准,连带引起小麦播种质量差所造成的。为了避免来年不再产生秸秆还田引起出苗不好和麦苗发黄等问题,对于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应使用无病健壮的植物秸秆还田,对上茬有病害作物植株尽可能运出农田销毁,防止传播病菌,加重下茬作物病害。
 
  2.各类秸秆收割后最好立即耕翻入土,提高土壤墒情,以避免水分损失而不易腐解,在水田上更应注意。秸秆还田后,在腐解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机酸,在水田中易累积,浓度大时会造成危害。因此在水田水浆管理上应采取"干湿交替、浅水勤灌"的方法,并适时搁田,改善土壤通气性。
 
  3.要用足够马力的机械将秸秆切碎,长度不超过5厘米,耕翻入土深度在20厘米以下,覆土要盖严、镇压保墒,既可加速秸秆分解,又不影响播种出苗。这会加大农机操作者的投资,农民要想保障监督落实是关键。
 
  4.配合施用氮、磷肥。新鲜的秸秆碳、氮化大,施入田地时,会出现微生物与作物争肥现象。秸秆在腐熟的过程中,会消耗土壤中的氮素等速效养分。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要配合施用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等肥料,补充土壤中的速效养分。
 
  5.提高播种质量。首先要优选种子,对病情严重地块,有针对性的选择抗病性种子,并采取高效的种衣剂拌种,在根源上减少病害的发生。
 
  6.翻压时间与水分管理。可边收割边耕埋,利用收获时含水较多,及时耕埋利于腐解。土壤水分状况是决定麦秸腐解速度的重要因素。在水分管理上,对土壤墒情差的,耕翻后应立即灌水;而墒情好的则应镇压保墒,促使土壤密实,以利于秸秆吸水分解。冬小麦越冬水的作用对于秸秆还田地块更加明显,能有效促进秸秆腐熟、土壤间隙小、小麦根系发达等。
 
  秸秆还田无形中增加了老百姓的种植成本,粮食价格本来不高,因此影响力农民的还田积极性。秸秆还田是国家农业发展趋势所需,采取有效方式方法规避秸秆还田所带来的弊病,科学管理农田种植,环保和丰产我们也可以兼得。

热门评论

上一篇:寒潮来袭农作物防冻管理技术意见

下一篇:就《关于做好柴油机排放标准升级农业机械试验鉴定获证产品信息变更等相关工作的通知》答记者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