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内蒙古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以上
- 来源:农机网整理发布
- 2022/12/13 10:44:58
- 36440
【农机网 政策与标准】农牧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牧区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化迈入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的新阶段,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畜产品供给、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支撑。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正式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农牧业机械化发展规划》。该规划指出了“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发展目标。
发展机遇:“十四五”时期是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农牧业机械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推进农牧业机械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牧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系列推进农牧业机械化的举措。二是保障粮食安全迫切需要农牧业机械化支撑。农牧业机械化程度和装备水平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安全,如何破解农牧业劳动力短缺和农牧业用工成本上升,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问题,农牧业机械化发展肩负了新的使命责任。三是推进转型升级有力激发农牧业机械化内需。近年来各项惠农政策极大调动了农牧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农机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不断涌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加快普及应用,为推进农牧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充分满足农牧业生产各领域对机械化的需求注入了内生动力。
面临挑战:一是农牧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不够充分。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较快,但部分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存在短板,高端、复式、智能农机产品供给不足。经济、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畜牧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畜牧饲养配套机械化体系还不完整。设施农业、农畜产品初加工、渔业等领域机械化水平较低。二是农机农艺融合和机械化信息化融合亟待加强。一些产业品种、农艺制度、种养方式及产后加工等与机械化生产不协调的问题较为明显,影响制约农机研发、推广应用效果及作业质量与效益。机械化信息化集成配套的生产体系尚未满足现代农牧业生产需要。三是农牧业机械化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有待提升。相对周边省份,我区在财政、金融等方面对农牧业机械化支持力度不足。农牧业机械化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农机安全监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机构改革后农牧业机械化管理人员调整较大,基层人才队伍出现断层,农机试验示范、推广、鉴定、监理、培训等不能充分满足现代农牧业发展需求。
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区农机总动力稳定在5000万千瓦左右,农机具配置结构趋于合理。农机作业条件显著改善,覆盖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机装备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效果,农机对农牧业绿色发展支撑明显增强,机械化与信息化、智能化进一步融合,农牧业机械化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农机数据安全和农机安全生产进一步强化。
具体指标为: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以上,主要农作物主产旗县(市、区)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经济特色作物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畜牧养殖机械化率达到50%左右,设施农业、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进一提升。农牧业机械化产业链更加稳固,农机服务总收入持续增长,农牧业机械化进入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时期。
展望2035年,全区农作物生产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畜禽养殖机械化水平大幅跃升,设施种植、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促进农畜产品增值能力显著增强,“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全面应用于农牧业机械化生产管理、作业监测与服务,农牧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全覆盖,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支撑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的格局基本形成。
注:本文由农机网(www.nongjx.com)整理发布,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农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农机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