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十四五”种植业发展规划》——创新技术装备,持续推进粮食机收减损
- 来源:农机网整理发布
- 2023/1/11 15:54:30
- 28112
【农机网 地方农机】“十三五”期间,在国家和自治区的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种植业克服市场波动和各种灾害等不利因素,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粮食产能稳步提升,油料和经济作物稳定发展,结构布局持续优化,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全区粮食总产量持续三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2020年粮食产量732.8亿斤,实现“十七连丰”,稳居全国第8位,奠定了高位增产的坚实基础。
其中,设施装备和科技支撑持续增强。全区划定6494.9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成高标准农田4125万亩,全区高效节水面积达到2826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1%,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优质专用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建设了“看禾选种”平台,种植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以上。
为引导各地加快种植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确全区种植业发展目标、重点方向、重要布局、重大任务,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办公室发布《“十四五”内蒙古自治区种植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聚集重点任务,加强统筹协调,突出政策引导,着力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粮食和大豆油料综合生产能力,多样化发展经济作物,推动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内蒙古自治区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多项主要任务,其中提出创新技术装备:集成整地、播种、管理、收获全环节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粮食标准化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全面推行“四控”技术,探索应用智慧农业技术,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增资,以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和信息化融合为重点,加大配套技术和实用高效农机装备应用,推广宜机收专用品种和栽培技术模式,推进各环节机具装备的组装协同,促进良种良法良机配套,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提升玉米籽粒机收、粮食产地烘干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持续推进粮食机收减损。
同时,还提出提高大豆和油料综合产能。
挖掘种植潜力:发挥生产者补贴政策导向作用,引导农民扩种大豆油料、利用耕地轮作项目,推进玉米、杂粮杂豆、马铃薯等和大豆轮作、油菜和小麦等轮作倒茬。在适宜区域利用间套复种特别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挖掘大豆油料种植潜力。
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在大豆油料主产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配套设施。因地制宜实施土壤培肥措施,提高土壤对大豆油料作物产量的贡献率。
推进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内蒙古大豆油菜种植规模大、产区集中、规模化经营程度高的优势,以呼伦贝尔乐、兴安盟为重点,培育一批大豆和油料规模化、专业化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一批代耕代管、代收代储等全过程托管或多环节托管和专业化服务组织。引导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依托种植、社会化和产业化项目支持,建设标准化的示范基地,打造一批“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创建片”,开展大豆油料作物高产高效技术示范展示,推进大豆油料的标准化生产。
推动种业发展:一是建设良种繁育基地。依托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增加繁育基地建设数量、扩大建设规模。鼓励科研院所和种业公司开展联合育种,加快大豆提纯扩繁,提高大豆良种供应能力。二是依托种业振兴行动,搭建看禾选种平台,在大豆油料主产区,收集展示筛选一批适应不同生态类型、不同技术模式的优质高产品种。三是强化生物育种试点的组织管理工作,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步伐。
强化产业综合开发。以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大豆主产旗市为重点,打造现代大豆产业园、产业集群和产业强镇,培育规模实力强、技术水平高的龙头企业,提升内蒙古大豆就地加工转化能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注:本文由农机网(www.nongjx.com)整理发布,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农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农机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