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推进农业节水增效行动方案 (2024-2027年)
- 来源:山西省农业农村厅
- 2024/4/3 9:16:02
- 20804
【农机网 政策与标准】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 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晋办发〔2023〕21号)、省政府《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晋政办发〔2023〕73号),大力推进农业节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部署,坚持节水优先方针,严格落实“四水四定”要求,立足用足用好黄河水、高效利用地表水、严格控制地下水、存蓄保住土中水,实施以工程节水为主、农艺节水配套、机制节水保障的综合集成节水措施,推动形成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逐步实现农业用水方式从粗放向精细化、从浇地向浇作物、从水肥分离向水肥一体转变,为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到2025年,全省总灌溉面积达到2356万亩,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在43亿立方米之内,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到0.58。到2027年,全省总灌溉面积达到2476万亩,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在45亿立方米之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到0.59。
二、分区布局
(一)雁门关区域。包括大同、朔州、忻州、吕梁等4市的22个县(市、区),该区域以农艺节水和工程节水为主,重点解决自然降水利用率低、耕地地力不高、春季抗旱保苗等问题。农田水利建设主要以册田水库等地表水以及万家寨北干线黄河水为水源,加快推进黄黑水河等6处中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同步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旱地区域大力推进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有机旱作农业,通过深松耕、保护性耕作等措施,营造土壤水库,提高蓄水保水能力。
(二)太行山区域。包括忻州、晋中、阳泉、长治等4市的14个县(区),该区域以农艺节水为主,重点解决旱耕地土层较薄、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差、水土流失等问题。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推进羊眼河、温河2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旱地区域大力推进坡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实施平田整地、深耕深松等措施,因地制宜推广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同步推进“五小水利”(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工程建设。
(三)吕梁山区域。包括忻州、吕梁、临汾等3市的17个县(市、区),该区域以工程节水和农艺节水为主,重点解决农田灌溉面积少、水土流失等问题。农田水利建设依托现代水网建设,以现有水库和提引黄河水为水源,新建及改扩建一批中型灌区。旱地区域统筹推进坡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修建等高梯田,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因地制宜种植绿肥,同步推广深耕深松、等高种植、集雨补灌等旱作节水技术模式。
(四)上党盆地区域。包括晋城、长治2市的17个县(市、区),该区域以农艺节水为主,重点解决农田节水设施不配套、农田养分失衡、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等问题。农田水利建设以水库、河道地表水为水源,推进阳城县董封、潞城区史回等5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旱地区域主要以蓄水保墒、建设集雨设施为主,推进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采取修筑梯田、土地平整等措施,有效增加土壤厚度;修建小型泵站、蓄水设施等,增加抗旱水源。
(五)汾河平原区域。包括太原、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等6市的47个县(市、区),该区域以工程节水为主,重点解决地表水利用不足、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农田水利建设依托现代水网建设,以汾河、禹门口提水等工程为水源,推进禹门口、大禹渡等17处大中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建设,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三、重点工作
(一)持续推进农田工程节水
1.实施水源保障工程。以运城引黄灌区、临汾盆地、晋中盆地、忻定原盆地、朔同盆地等五大农业灌溉基地和太行山、吕梁山两大灌溉片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新建、扩建和节水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区。到2027年,新增、恢复水浇地24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20万亩。(责任单位: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2.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着力建设农田节水灌溉设施和配套工程,抓好末级渠系和田间灌溉管路配套,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加强以渠道防渗、管灌、喷灌、微灌为主的节水工程建设,适量发展自动控制、节水高效的智能灌溉及水肥一体灌溉施肥系统。到2027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0万亩。(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3.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在丘陵山区6-25度坡耕地上,开展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五小”水利工程,配套非充分灌溉补灌设施,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扩大再生水、集蓄雨水、矿坑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提高应急补灌能力。到2027年,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940万亩以上,其中建设改造坡耕地高标准农田240万亩以上,建设各类集水设施容积30万方。(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4.实施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在大禹渡、尊村及昌源河3处大中型灌区推进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加强灌区数字化、监控自动化、调度智能化建设,开展灌区需水分析、制定供水计划、组织灌溉用水调度等。到2027年,探索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技术、方法以及体制机制模式,带动引领全省数字孪生灌区建设。(责任单位: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大力推进农艺节水
1.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分区建设一批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基地,促进降雨资源化利用、抗旱播种保苗、精准施肥施药、生物绿色防控等有机旱作技术综合配套使用,突出支持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到2027年,建设有机旱作农业生产基地80万亩以上。(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2.统筹推进品种、结构节水。推进适水种植、量水生产,适度压减高耗水、低效益作物,扩大低耗水和耐旱作物种植比例。以小麦、玉米、谷子、马铃薯、高粱等作物为重点,创新攻关机制,推进科企深度融合,开展育种联合攻关,到2027年,选育引进抗旱节水新品种200个以上。全省建立抗旱节水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5000亩,搭建“看禾选种”舞台,发挥展示评价在良种推广中的主渠道作用,到2027年,累计推广抗旱节水品种240万亩。(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3.加快技术示范推广。因地制宜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在含沙量较多的运城提黄灌区,推行渠道防渗管灌加“长畦改短畦、宽畦变窄畦”的节水灌溉模式;在清水灌区,推行管灌、喷微灌、滴灌水肥一体化、测墒节灌等高效节水措施;在太原(晋中)盆地以北地区和井灌区积极发展“全膜覆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三位一体节水技术。到2027年,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40万亩,创建4个节水型灌区;创建农业节水示范区4个和抗旱节水品种展示示范基地14个。(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扎实推进管理节水
1.建立水权制度。加快推进水权分配,以县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基础,按照灌溉用水定额,把用水指标细化分解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等用户主体,落实到具体水源,明确水权,实行总量控制。完善县级农村水权交易制度,建立供水台账,形成“水权到户、定额管理、计量到口、管理到户”的精准管水用水机制。(责任单位: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2.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农业水价运行维护成本监审和水价调整工作,全面推行分类水价,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完善落实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到2025年,通过水价提一点、“两费”担一点、精准补贴补一点等措施,使大中型灌区综合水价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积极推进新建灌区农业水价的成本测算核定工作。(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3.加强灌溉用水管理。严格农业灌溉取水许可管理,优化灌溉用水调度配置,强化以水定地,科学制定供用水计划。完善取水监测计量体系建设,到2027年,大中型灌区骨干供水工程计费口以上计量设施实现全覆盖,灌溉机井可通过“以电折水”实现取水计量。在大中型灌区持续深化“专管与群管”相结合模式,充分发挥各种形式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作用。到2027年,灌区力争实现“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责任单位: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4.强化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建立健全农田水利设施监管和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明确管护主体,制定管护办法,指导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加强末级渠系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积极落实工程维修养护资金,做好工程管护,保障工程良性运行。(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财政厅,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节水农业对于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推进节水农业发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农业农村厅要加强统筹谋划、协调推动,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各市、县(市、区)要落实工作责任,把农业节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深刻分析制约本地农业节水问题基础上,制定农业节水行动计划,提出切实可行措施,凝聚各方力量,全力推进农业节水工作。二是落实资金保障。积极争取部委专项资金、财政资金、地方债券资金等,持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发挥好各级各类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用足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民间资本等,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节水农业的投入力度。三是强化宣传教育。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各种媒介广泛深入宣传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重要性、紧迫性,做好相关政策宣讲和技能培训,普及高效节水农业知识,引导基层干部、经营主体、农民群众转变观念,总结推广各地好做法、好经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农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农机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