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床病害防治技术
-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 2024/5/2 9:33:43
- 11110
【农机网 科技创新】 黑龙江省水稻苗床病害以立枯病、青枯病和绵腐病为主。近期气候条件利于水稻苗床病害发生,各地要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加强水稻苗床管理,及时指导稻农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开展早期防治,有效控制水稻苗床病害,培育壮苗。
一、水稻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属土传病害,主要由镰孢属(Fusariumspp.)、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等弱寄生真菌侵染引起,多发生于立针期或三叶期前后,受到病菌侵害后的秧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根据发病时期不同,可以分为3种类型:①芽腐:主要在稻苗出土前或者刚出土时发病,种子(芽根)产生霉状或絮状物,病芽扭曲、腐烂死亡;②针腐:多发生在立针期至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基部和根部黄褐色,茎基部柔软易折断,叶鞘具褐色斑块,拔出发病的秧苗时茎基部易断裂,秧苗在苗床上不规则簇生;③黄枯:多发生在2.5叶期前后,发病初期叶片萎蔫变黄,成穴状扩散至整个幼苗,出现矮化和卷曲等症状,最后枯萎死亡。
二、水稻青枯病
水稻青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因环境条件恶劣和管理措施不当而使秧苗水分蒸腾和吸水失调,最终导致全株枯死。一般该病始于稻苗生长的2~2.5叶期,于3叶期时严重发病。发病初期植株并无明显变化,叶片呈暗绿色,中午会呈现卷筒状,但早晚仍可恢复,若防治不及时则会使植株萎蔫死亡。该病发展迅速,1~2天内就会大面积发生,导致秧苗成片枯死。由于没有病菌侵入,枯死植株的茎基部呈现腐烂状,根毛稀少。根系的颜色变暗,甚至一簇一簇地死苗,最后导致整片植株枯死,拔出秧苗时可连根拔起而不折断。
三、水稻绵腐病
水稻绵腐病致病菌为卵菌,以绵霉属(Achlyaspp.)为主,多见于秧田。初在幼芽、幼根基部颖壳裂缝处出现乳白色胶状物,随后向四周长出白色放射状絮状物。受害稻种内部腐烂,不能成苗,或成苗不久就枯死。
防治建议:
1.加强苗床管理。一是做好通风炼苗。及时通风,科学调控温湿度,防止秧苗徒长,提高抗病性。秧苗1.5~2.5叶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2.5~3.5叶期控制在22~25℃,3.5叶期后控制在20℃,棚内温度超过上限应及时通风。夜间棚内温度要控制在7℃以上,遇到低温时,要增加覆盖物,及时保温。应背风式通风和逐步由小到大通风,避免穿堂风。通风宜在清晨5:30左右开始,不宜过晚,晴天、阴天合理把握通风时间。二是加强水分管理。秧苗2叶期前不旱不干不浇水,控制苗床湿度,但当早晚叶尖无露珠,午间个别新叶片打卷、床土表面发白应及时补水;秧苗2叶期以后床土易干旱,应及时浇水,一次性浇足浇透。如遇长时间低温、阴雨、光照不足天气,尽量不浇大水,避免高湿低温降低抗逆性。提倡早浇晚不浇,且防病、调酸、施肥等作业一次进行,以减少浇水次数。
2.科学做好药剂防治。水稻秧苗1叶1心至2叶1心期或立枯病发病初期施药是防病的重要关口,可选用噁霉灵、甲霜·噁霉灵或精甲·噁霉灵、枯草芽孢杆菌等药剂喷雾防治。为使药剂到达根部发挥药效,喷药后建议洗苗。若秧苗3叶期左右发生青枯病,发病较轻或稻苗出现轻微打卷时,不要在气温高时突然进行大通风,应当在出太阳前进行小通风,采用盖无纺布遮光等方法控制床内温度,避免骤升骤降,让稻苗逐渐适应环境,再逐渐扩大通风量。青枯病发生较重的可灌水后盖无纺布缓解,临近插秧的应及早异地寄秧缓解。发生绵腐病的苗床,可在发病初期使用精甲霜灵、氰霜唑、硫酸铜或碱式硫酸铜苗床喷雾。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农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农机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