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2024年全国早稻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来源: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24/6/4 8:35:50
17047
导读:预计今年早稻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58亿亩次。
  【农机网 热点关注】 根据当前病虫发生基数、水稻品种抗性、栽培情况和气象条件等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早稻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58亿亩次。其中,水稻二化螟、“两迁”害虫、纹枯病偏重发生,局部地区大发生;稻瘟病及其他病虫害偏轻至中等发生
 
  发生趋势
 
  二化螟在华南东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湘北、湘中、赣北、赣中及沿江沿淮局部地区大发生,华南中西部、西南南部稻区偏轻至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5800万亩次。
 
  稻飞虱在华南、江南中西部稻区偏重发生,西南南部、江南东部、长江中下游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500万亩次。
 
  稻纵卷叶螟在华南中西部偏重发生,华南东部和南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5000万亩次。
 
  纹枯病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西南南部偏轻发生,全国发生面积6000万亩次。
 
  稻瘟病在华南东部和南部、江南、长江中游稻区中等发生,丘陵山区、老病区和感病品种种植区局部重发风险高,全国发生面积1000万亩次。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白叶枯病、三化螟、大螟等其他病虫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全国发生面积1500万亩次。
 
  预测依据
 
  (一)多数病虫具备中等至大发生基数
 
  1.二化螟。目前,二化螟处于一代幼虫危害盛期。江南稻区重发,湖南、江西平均亩幼虫量为1200—2200头,湘北、湘中、赣中、赣北局部达0.5万—3万头;枯鞘丛率一般为1%—25%,枯心率低于5%。华南、长江中下游稻区中等发生,亩幼虫量,广西、福建、湖北一般为600—800头,同比增加50%以上,广东、安徽一般为200—300头,同比增加1倍以上,桂中、桂东北、闽北、粤北、江汉平原南部、皖南及沿江地区个别田块达0.3万—4万头;枯鞘丛率一般低于10%,枯心率低于2%。
 
  2.稻飞虱。受大范围降雨、低空急流等因素影响,4月以来,华南、江南、西南稻区稻飞虱迁入峰次多,华南中西部、西南南部稻区迁入虫量大,截至5月30日,广西、云南、广东全省分别累计诱虫49.2万、25.8万、3.2万头,同比分别增加1.2倍、1.7倍、63.5%。4月下旬、5月上中旬、5月下旬出现3次集中迁入峰,桂北、桂南、桂东、桂西、粤中、闽南、赣南、滇南、黔东南、渝南等地同期出现单灯单日千头以上虫峰。经防控,南方稻区田间虫量一般低于防控指标,但前期连续迁入的华南、江南和西南早稻区田间虫量较高,其中华南西部平均百丛虫量达830头、同比增加56%,滇南、桂北、桂东、粤北、湘南、湘西、赣南局部地区达3000—8000头,桂西、粤东个别田块超万头。
 
  3.稻纵卷叶螟。4月以来,华南、江南稻区稻纵卷叶螟迁入蛾量大、峰次多,截至5月30日,广西、广东、湖南分别累计诱蛾1.8万、0.9万、0.4万头,同比增加35.1%—67.4%,较近十年均值增加6成以上,福建、江西为2300—3100头,较近十年均值增加45.9%—70.7%。4月初、4月底至5月上旬、5月底出现3次集中迁入峰,桂北、桂中、桂南、桂东、粤北、粤东、闽东南、湘中、湘南等地同期出现单日单灯超百头蛾峰。当前亩蛾量,华南稻区一般为50—500头,桂中、桂东南、粤北、粤东、粤西为1000—3000头,广西大化、广东梅州、惠州、云浮部分田块达1万—2万头;亩幼虫量,华南中西部、江南西部稻区一般为2600—3500头,桂南、粤西、湘南、赣南局部地区超万头,广东茂名个别漏防田块达7.2万头。
 
  4.纹枯病、稻瘟病。田间菌源充足,部分地区感病品种偏重发生。其中,纹枯病病丛率华南、江南稻区一般为5%—17%,但桂南、粤西、粤北早插田及低洼水浸田块局部达90%—100%;稻瘟病病叶率一般低于2%,但广东、湖南、江西局部老病区、感病品种种植区达50%—80%。
 
  5.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滇南、桂西南、琼南、琼西、湘中零星发生。据检测,广西钦州、海南三亚白背飞虱带毒率为1%—6%,早稻中后期毒源增殖风险高。
 
  (二)品种抗性较弱、栽培条件适宜及抗药性上升等因素增加重发流行风险
 
  今年,早稻部分优质高产型品种对稻瘟病抗性较弱,农户多年自留稻种抗性基本丧失,稻瘟病流行风险较高;各地桥梁田、插花田普遍,有利于害虫辗转为害;农民偏施氮肥,水稻生长量大、田间郁蔽,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流行。
 
  据2023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报告,监测地区褐飞虱对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呋虫胺、吡啶甲亚胺、烯啶虫胺均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白背飞虱对噻嗪酮、毒死蜱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稻纵卷叶螟对氯虫苯甲酰胺为中等至高水平抗性;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的高水平抗性区域已由江南双季稻区扩展至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江西环鄱阳湖地区种群对阿维菌素为高水平抗性,科学合理用药要求更高、难度加大。
 
  (三)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虫发生流行
 
  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测,6月,我国早稻主产区广东南部、广西大部、海南、云南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华东南部、华中南部、华南北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5成;此外,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接近常年,主要影响我国华南东部和华东沿海地区,可能有1—2个北上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我国。以上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于水稻“两迁”害虫迁飞为害,以及稻瘟病和细菌性病害的发生流行。

热门评论

上一篇: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6月工作安排

下一篇:数据要素推动现代农业乘“数”而上——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企业亮相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