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植保无人飞机规范施药技术

来源: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
2024/6/9 8:57:44
16438
导读:整齐划一地块可采取AB点模式,复杂地块利用手持RTK精确划定,更高效的可使用航拍机测绘。
  【农机网 热点关注】 一、精确划定作业地块
 
  1.根据地块复杂程度划分。整齐划一地块可采取AB点模式,复杂地块利用手持RTK精确划定,更高效的可使用航拍机测绘。
 
  2.划定地块时,要同时标明地块中的障碍物,特别是电线、斜拉线等。
 
  3.划定地块时,还应了解掌握作物长势和生育期、种植密度等。
 
  二、合理制定用药方案
 
  1.根据防治对象合理选择药剂。优先选择混配性好的药剂,兼顾多种防治对象,实现一喷多防。
 
  2.选择适宜剂型的农药。适用于植保无人飞机航喷作业的农药剂型:油剂、水剂、悬浮剂、干悬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乳油等;粉剂和可湿性粉剂则不适用。
 
  3.使用航化专用助剂。农用无人飞机航化作业,均需按药液量的0.5~1%的比例添加助剂,如激健、迈丝、迈润、奇功等农药助剂或迈飞、迪增、迪翔、农健飞等航化专用助剂,以减少飘移和蒸发,促进展着和吸收,有效提高防治效果。
 
  三、合理制定作业计划
 
  1.根据作业量和时间要求,合理搭配大、小型无人飞机。
 
  2.根据气象预报安排作业时间,必要时采取夜航。(1)光照:强光照会加剧作物蒸腾及雾滴的蒸发,加大飘移并减少着液量,一般上午10时~下午3时最好不要施药。(2)风力和风向。应采取侧向风施药或迎风施药,不可采取顺风施药,风速>3.3m/s应停止化学除草作业,风速>4m/s应停止病虫害防治作业。一般上午7时前,下午17时后风力较小,适宜无人飞机作业。(3)湿度和降雨。适宜的降水、湿度有利于药效发挥,空气相对湿度低于40%(易蒸发)时应停止施药。(4)温度低于15℃或超过30℃时不宜作业。
 
  3.根据作物生育期合理安排,要避开花期施药。
 
  四、合理确定作业参数
 
  1.施药液量。根据作物生育时期、防治对象合理确定。每亩喷液量最少应在1升以上,土壤封闭除草应在1.5升以上,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应在2升以上。
 
  2.飞行速度。飞行过快增加飘移,飞行过慢影响作业效率。飞行速度一般在1~6米/秒,最大不应超过7米/秒,比较理想范围4~6米/秒。
 
  3.飞行高度。一般在作物冠层上方2~6米,应根据机型、作物生长时期和田间状况确定适宜的飞行高度。一般10-16升容量的电动多旋翼无人飞机可定在1~1.5米,20-30升容量的可定在2~3米,40-50升容量的可定在3-6米;30升容量的油动无人飞机一般定在2.5-3米
 
  4.有效喷幅。有效喷幅要以国家级检测中心如浙江方圆、南京机械化所出具的检测报告标明的为准。实际作业中,应根据机型、飞行高度及靶标生物确定合理的喷幅。一般情况下,10-16升容量的电动多旋翼无人飞机在1.5米的飞行高度下,其合理喷幅为3~5米;20-30容量的,在2~3米的飞行高度下,其合理喷幅可以达到5~6米;40-50升容量的,在5米的飞行高度下,其合理喷幅可以达到6~11米。
 
  5.喷头的选择。应根据防治对象及作业要求选择适宜的喷头。通常对于雾滴分布均匀性要求较高的作业,应优先选择离心式喷头;对穿透性要求较高的作业,应优先选择压力式喷头。
 
  6.喷幅偏移调整。无人飞机作业受风力及风向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当风速1.5~2米/秒条件下,无人飞机作业喷幅至少偏移0.5~1个喷幅(3~6米)。作业时要根据风向进行调整,以免漏喷或重喷。
 
  五、施药作业基本要求
 
  1.应提前在配药箱内配制母液,然后加入药箱并混匀。
 
  2.作业前应选好起降地点,起降地面要平、实。起降点安全距离要保持在6米以上。
 
  3.作业时应提前确定飞行作业距离,一次飞行起落宜为一个往返航程。
 
  4.作业时应保持直线飞行,飞行高度应保持一致,航线偏离最宽距离不应超过10厘米。
 
  5.作业前应在飞行区域四周设立安全警示标记,并通知施药区域邻近地块户主和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造成邻近敏感作物的药害、家畜中毒及对其它有益生物的伤害。作业人员使用遥控器或地面站系统操控无人机作业,并记录作业情况,完成作业后,应将作业记录汇总归档保存。

热门评论

上一篇:《国四排放产品100问(二)》审定会在新昌成功举办

下一篇: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在江西九江举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