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辽宁加大“北斗+智慧农业”应用推广 培育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

来源:辽宁省智慧农业
2024/8/19 10:58:15
17896
导读:新质生产力既是提高农业农村发展水平的着力点,又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农机网 科技创新】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要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既是提高农业农村发展水平的着力点,又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加大“北斗+智慧农业”模式的应用推广,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不断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是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辽宁是农业大省,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不仅可以起到巩固粮食稳产保供的“压舱石”作用,而且对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加大“北斗+智慧农业”应用推广力度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运营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备定位、导航、授时服务能力。促进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与智慧农业的有效融合,对于实现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耕地高效集约化利用以及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北斗系统在时间空间上可以更加高效、科学地利用农业资源。北斗系统能够智能编制播种规划,精确掌握播种农时,精准把控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时机,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又能科学安排农机作业时间,优化生产效率和作业顺序。此外,北斗系统能够精准定位农田位置及边界,准确测量农田面积,实现地块科学划分与管理,还可为农机提供自动驾驶服务并高效规划最优农机作业路径。
 
  经过实践验证,“北斗+智慧农业”使智能农机作业效率提高60%,人工成本减少50%,土地利用率提升至95%以上。技术人员通过对各项数据整理分析,能够制定出相应的田间管理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玉米、大豆等大田作物的单产和效益。北斗系统能够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详尽的数据支撑,从而助力农民精准决策,优化种植,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有效应对“谁来种地”问
 
  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加剧和城镇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向城市就业。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难以为继,“谁来种地”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亟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推广使用配置“北斗+智慧农业”技术的智能农机、植保无人机可以实现用农机代替人力,缓解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问题。集成北斗高精度定位的智能农机和无人机等高科技装备,不仅可以减轻农村劳动力负担,同时也能大幅度节省农村劳动力,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三)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北斗系统有助于加速农业产业数字化,提升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通过北斗技术的应用推广,可以切实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抗风险能力,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北斗系统的应用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全要素的优化利用以及高素质劳动力的深度融合,共同催生新质生产力。劳动对象(如土地等)得到高效开发,劳动力得以大量节省,生产资料从传统农机转变为智能农机、智能手机和无人机等。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应用有利于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的优化组合,农业生产的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加速产业发展。
 
  二、我省开展“北斗+智慧农业”应用实践(以铁岭市昌图县为例)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北斗+智慧农业”的推广应用。铁岭市昌图县作为全省产粮大县,积极探索“北斗+智慧农业”应用。全县建设的5个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均开展了无人驾驶农机、北斗导航定位、无人机飞防等技术应用,这些技术应用为大面积提高昌图县玉米单产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昌图县运用“北斗+智慧农业”耕作的地块面积达到210万亩,占大田播种面积420万亩的50%。每亩播种玉米株数为4500株/亩,皆为中晚熟品种,预计产量可达2000斤/亩。
 
  (一)北斗导航+自动驾驶
 
  通过使用搭载北斗导航定位的无人驾驶农机,播种完的大田垄距相等、株距一致。明显优于农机手人工播种作业容易出现垄宽不一、垄高不等的情况。北斗导航种完的每亩地通常能多种出100株玉米,相当于每亩增产4%。综合来看,“北斗+智慧农业”技术应用比对产值提升约15%。昌图县阳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是我省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也是玉米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该合作社种植的2万多亩玉米采用了免耕秸秆覆盖技术,“宽窄行”、“二比空”等多种模式,集中连片的玉米株距、行距均匀整齐。“北斗导航+自动驾驶”不仅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15%,还提升了玉米单产,并降低了驾驶员劳动强度和驾驶熟练度门槛,人工成本可节约2万元/人/年。
 
  (二)北斗导航+无人飞防
 
  植保无人机搭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精确控制施肥的位置,根据作物生长的具体需求调整施肥量。系统辅助无人机实现自主起飞、飞行、喷洒和降落,利用高精度定位功能确保精确地按照预设航线飞行,减少对操作人员的依赖,降低操作难度。精确喷洒,减少药物浪费,提高喷洒的均匀性,避免农民直接接触农药。昌图县盛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投入15架植保无人机,具有实现播种、施肥、调运、喷洒等功能,一架无人机一天可作业2000亩地,效率提升50倍以上,种子和底肥的使用量节省10%,农药使用量降低50%左右。例如,同时混喷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进行生长调节,护航玉米顺利抽雄达到促壮、防倒、增产的效果;及时使用无人机投放赤眼蜂等,以生物方法防治玉米螟,确保玉米丰产。
 
  (三)北斗导航+综合管理
 
  昌图县部分合作社还投入资金依托第三方建成全程作业智慧服务平台,通过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设备、农机物联网设备、田间气候监测设备的全面投入使用,实现实时自动采集、存储耕地质量数据和玉米农艺农情数据,并能定时将采集信息自动上传到云数据平台,再通过手机查看监测数据、在线视频和图片,及时指导合作社生产管理。
 
  通过安装在农机上的北斗终端,实时追踪农机的位置、速度和工作状态,确保农机作业的精准调度。获取农机的位置数据和作业数据,并通过北斗系统传输至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为调度决策提供依据。
 
  三、加大“北斗+智慧农业”应用,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
 
  当前,“北斗+智慧农业”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和潜力,不过,一方面智慧农业人才不足、普通农民群众数字素养不够和对新技术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导致“北斗+智慧农业”的应用推广存在一定困难;另一方面北斗农业服务平台由不同的企业或机构开发运营,缺乏统一的数据共享机制,导致平台之间难以实现数据共享和整合,很难发挥数据的集聚效应,限制了大数据分析在农业决策支撑中的作用。
 
  (一)试点先行,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利用我省被列为国家“北斗+智慧农业”试点的契机,以铁岭市昌图县为先行试点打造“北斗+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农业典型案例。通过典型案例,培训农民和技术人员,推广北斗系统的应用。鼓励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北斗系统,提升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以点带面推进“北斗+智慧农业”发展,在省内不同地区建立北斗智慧农业示范项目,展示北斗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以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
 
  (二)整合资源,共建北斗生态系统
 
  推动5G网络、遥感监测、地理信息、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在共享平台上的集成应用,用“智慧”赋能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全省各级各类用户提供更多功能服务。鼓励企业、高校和农业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或引进推广低成本、高效型、环保型智能农机。加速建立和完善智慧农机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推动智慧农机与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对接,提高农机的通用性和互换性。政府部门应做好对北斗系统研发、应用和推广的引导与支持,提供资金支持,必要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将可利用的资源整合,以新质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三)共享数据,促进农机农艺融合
 
  逐渐打破部门、行业、领域、地域之间的数字壁垒,联通省农业农村、气象、自然资源、水利等涉农部门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资源,推进数据信息交换共享利用和二次挖掘行业应用价值,向数据要素要新质生产力。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农机农艺融合的实际应用,例如采用“二比空”、“四比空”、“宽窄行”等种植模式、使用一体化播种机、分带分控植保机械和收获机等,农机农艺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还能推动农业技术和设备创新。
 
  (四)服务应用,加强人才队伍培养
 
  充分依托沈阳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省内农业科研院所,东北大学等信息通信技术院校的技术研发力量,一方面培养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智慧农业政产学研用的作用,另一方面推行“订单式”培养、“学徒制”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加强农民数字素质培训,提升农民数字技术水平和智慧农业管理能力,打造一批农业农村基础人才。只有信息化农业人才持续壮大,才能把新质生产力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
 
  (五)总结经验,做好典型案例宣传
 
  扩大“北斗+智慧农业”应用影响力,全面做好总结与宣传,通过深入调研、数据分析,提炼出成功的经验与做法,形成一套针对辽宁农情的系统的、可推广的方案,积极打造“北斗+智慧农业”辽宁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化宣传策略,将典型案例转化为生动故事,借助现场示范以及“辽宁省智慧农业”和“辽宁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短视频等新媒体进行推广宣传,广泛传播北斗系统在智慧农业方面应用的优势与成效。
 
  来源:智慧农业发展部
 
  撰稿人:赵晓雯 荣志军

热门评论

上一篇:蔬菜绿色生产技术现场交流会在四川广元召开

下一篇:临汾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举办全市农机化项目规范实施专题业务培训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