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多措并举 促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
- 来源:山西省农机发展中心
- 2025/1/10 8:54:13
- 892
【农机网 地方农机】 临汾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安排部署,牢牢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多措并举,多元并进,全源头、全方位、全链条、全环节推动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
一、全源头夯实单产提升基础,在土地改造上“求效”。
一是农田宜机改造。农田宜机化改造是提升农田质量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分别在永和、乡宁、安泽、古县、洪洞等地开展了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通过改造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泥沙流失率减少了50%,水土流失治理度达80%,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改造后的地块,耕地质量提升、农业集约增效,单位亩产提高20%以上。 二是推广深翻技术。今年以来,临汾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根据当地条件和生产特点,认真分析深翻技术特点,通过建立示范点、争取补贴、强化培训、宣传带动等方式,大力推广耕整地机械化技术,在平川区一年两作有条件的地块采用深翻整地一体机作业,在东西两山冬闲田采取秋翻或春翻作业,且保证深度在25厘米以上。打造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示范基地,切实加强了我市深翻技术应用范围和普及效能。
二、全方位把握单产提升重点,在优化种植上“提效”。
一是提升机播质量。为提高播种质量,加快推进高性能播种机示范推广,积极引进各种先进播种机并开展相关试验。引进了“品”字形播种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一体化播种、指夹式播种机、气力式播种机、分层施肥播种机、铺膜播种机等,开展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建立玉米播种机械化技术实验示范区2个。同时,积极鼓励,组织研发,引导临汾市全国农机“土专家”王小虎研发制造了小麦宽窄行施肥播种机、小麦宽播幅旋耕播种机、小麦沟播播种机、玉米防缠草播种机、大豆玉米免耕播种机等五种机型,实现了旋耕、播种、施肥、覆土、镇压一体化作业。在曲沃县史村、襄汾县西贾村分别采用勺轮式、气吸式、指夹式播种机开展玉米播种试验,通过对不同播种机播种玉米效果开展跟踪对比监测,为高性能播种机推广使用提供数据支撑。二是探索种植模式。连续三年分别在一年一作和一年两作地块进行了4000株、5000株、6000株三种模式的种植,开展玉米密植试验项目,达到了理论预期的效果。通过试验田的测试,在施肥水平高、土壤肥力好、墒情适宜、灌溉条件、生产条件好的情况下,密植模式有较大优势,可获得高产量,其中5000株种植模式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同时形成了机械耕地→机械匀撒基肥→机械整地→精量播种机播种→田间管理(高效植保)→玉米机械化收获→机械化秸秆还田的技术模式,总结掌握了以耐密品种、合理密植为核心,配套精量播种、化学调控、水肥一体化、机械化秸秆还田等关键技术。
三、全链条抓住单产提升关键,在精细管理上“求效”。
一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了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普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全面提升水资源和化肥利用率,结合当地地农业生产特点和需求,建设了水肥一体化节本增效灌溉技术装备应用试验示范基地2个,试验、示范物联网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的应用效果。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全面提升了水资源和化肥利用率,实现节水,节肥,节药,省工,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二是推广无人植保技术。通过开展无人植保飞防项目项目,建立了无人机植保飞防试验示范区,开展了不同型号无人装备对比试验、技术验证、无人机与传统机具的对比试验、生产作业成本和经济效益测算、示范推广演示培训等工作,总结出适合本地小麦、玉米无人植保技术模式,制定了无人机植保飞防作业技术规范。目前,全市无人机植保装备达到531台,累计推广面积规模达到422.73万亩,且年增长率达到50%。经多点对比测定,平均亩均增收节支132.2元,总经济效益达到55884万元。
四、全环节强化单产提升支撑,在做足保障上“增效”。
规范的操作是取得良好效果的根本保障。近年来,临汾市农机部门牢固树立减损意识,严把机收减损、产后烘干等重点环节,做好保障支撑。一是推广减损技术。为最大限度降低粮食作物生产损失,提高粮食单产,临汾市农机部门在“三夏”“三秋”等农业生产重要时节,全力做好机收减损工作,常态化开展机收减损大比武、大宣传、大培训等活动,让机收减损意识深入人心,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短视频、微信等传播渠道,开展机收减损知识宣传、效果宣传、典型宣传,增强农机手减损意识。积极开展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活动,印发了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制发了机收减损手册、小视频等培训材料,采取“线上+线下”和“实操+理论”相结合的模式,将机收减损政策和技术融入项目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训课程中,开展机收减损技能培训20余次。同时,组织农机专家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将作业标准宣贯到户、到人,不断提升广大农机手的操作水平。创新比武模式,11个小麦主产县及17个玉米主产县采取统一标准、自定时间、自选地块、分段作业、分段测量的形式分别开展了机收减损比武活动,实现机收减损比武全面覆盖,进一步引导了广大农机手精细操作、提升技能、降低损失,营造出良好的机收减损氛围。经监测,“三夏”期间,全市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三秋”期间,全市玉米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8%以下,均低于全省控制线,确保了粮食稳产增产。二是推广烘干技术。近年来,全市小麦播种面积300万亩左右,玉米播种面积400万亩左右。小麦平均亩产约580斤、总产量约87万吨;玉米平均亩产约614斤、总产量约122万吨。2023年小麦、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6.46%、86.21%。截止目前,我市拥有循环式烘干机98台,总吨位8170吨,产地烘干能力达到40.75%,年实际烘干量93422吨。针对存在缺口的情况,临汾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坚持合理、实用、效能原则,以绿色环保和智能化、信息化为目标,统筹考虑现有粮食烘干中心(点),以县域为单位编制粮食烘干能力配置专项规划,科学确定烘干辐射半径,合理布局,高起点建设和改造烘干中心,实现烘干处理自动控制、精量控制和信息化管理,显著提升粮食烘干设施节能水平。一方面通过项目资金支持,2024年在襄汾县建设了烘干示范中心,在曲沃县和大宁县分别建立了烘干示范点,带动提升了全市烘干能力。另一方面以农机合作社为主,广泛吸收各类种粮主体参与,通过独资、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新建、改扩建一批粮食烘干中心。同时,全面提升烘干设施节能环保和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将粮食烘干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安全操作技能培训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做到了烘干中心操作人员培训全覆盖。在粮食烘干时节,组织农机专家开展巡回服务,送技术到田间地头,确保烘干中心运行顺畅。
总之,临汾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通过紧紧把握土地这个根本,抓住农机推广这个关键,运用好技术和项目支撑,提高了全市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为推动粮食单产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技术集成和创新,推动地力提升、精准播种、机收减损、产后烘干、农机推广等工作,促进单产稳定可持续提升。同时,大力推广绿色高效技术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确保粮食安全和生产稳定。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农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农机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