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常宏制药机械设备厂

农机网免费11

收藏

简述炮制药物的几种简单方法

时间:2013-05-29      阅读:567

浸出制剂按浸出溶剂及制备特点分为四类:

1、水浸出制剂:指在一定的加热条件下,用水浸出的制剂。如汤剂、中药合剂等。

2、含醇浸出制剂:指在一定条件下用适当浓度的乙醇或酒浸出的制剂。如酊剂、酒剂、流浸膏剂等。有些流浸膏剂虽然是用水浸出有效成分,但其成品中一般加有适量乙醇。

3、含糖浸出制剂:指在水浸出制剂基础上,经精制、浓缩等处理后,加入适量糖或蜂蜜或其他赋形剂制成。如煎膏剂、冲剂、糖浆剂等。

4、精制浸出制剂:指选用适当溶剂浸出有效成分后,浸出液经过适当精制处理而制成的药剂。如口服液、注射剂、片剂、滴丸等。

浸出制剂的特点:

浸出制剂的成品中除含有有效成分外,还含有一定量无效成分,因此,浸出制剂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作用。浸出制剂中含有多种成分,因此浸出制剂与同一药材提取的单体化合物相比,有利于发挥某些成分的多效性,有时还能发挥单一成分起不到的作用。如*不仅具有镇痛作用,还有止泻功能,但从*中提取的纯*只有镇痛作用。

2、作用缓和、持久,毒性低。浸出制剂中共存的辅助成分,常能缓和有效成分的作用或抑制有效成分的分解。如鞣质可缓解生物碱的作用并使药效延长。

3、便于服用。浸出制剂与原药材相比,去除了组织物质和无效成分,相应提高了有效成分浓度,从而减少了用量,便于服用。同时在浸出过程中处理或去除了酶、脂肪等无效成分,不但增加了某些有效成分的稳定性,也提高了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浸出制剂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无效成分,如高分子物质,粘液质、多糖等,在贮存时易发生沉淀、变质,影响浸出制剂的质量和药效,特别是水性浸出制剂。

将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放放锅中,加适量清水同煮的方法称为煮法。煮制的目的:

1、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如清水煮川乌、豆腐煮藤黄等。

2、缓和药性,增强疗效。如甘草水煮远志等。

3、清洁药物,增强疗效。如豆腐煮珍珠(花珠),葱汁煮松香等。

煮制的操作方法:

因药物的性质、辅料来源及炮制要求不同而异。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工艺。

1、清水煮 取净药材,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加热煮至药物切开无白心为度,取出干燥。

2、加液体辅料煮 取净药材,放入锅内加入定量液体辅料(醋、药汁等)共煮至液体*被吸尽,取出干燥。

3、加固体辅料煮 取净药材,置于规定量的豆腐中加水煮制一定时间至规定程度时,取出。

注意事项:

加水量一般以平药面为宜。药物煮制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各药物的性质、炮制目的而定。操作时先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维持沸腾,使辅料慢慢吸入药物内部。有毒药材煮制后剩余的汁液应予弃去。

将净制后的药物加辅料拌匀或不加辅料装入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蒸透或至规定程度的方法称为蒸法。其中,不加辅料者称清蒸;加辅料者称加辅料蒸。常加的辅料有酒、醋、黑豆汁等。

蒸制的目的:

1、改变药物性能,扩大用药范围。如工黄、何首乌等。

2、减少副作用。如黄精、大黄等。

3、保存药效或利于贮存。如黄芩、桑螵蛸等。

4、软化药材,便于切片。如红参、木瓜等。

蒸制的操作方法:

取药材洗净或加入液体辅料拌匀,置蒸笼、蒸罐或木甑等蒸制容器内,加热蒸至所需程度,取出,干燥。

注意事项:

1、需用液体辅料拌蒸的药物。应待辅料被吸尽后再蒸。

2、蒸制过程中一般先用武火,待“圆气”后改为文火。保持容器内有足够的蒸气即可。但在非密闭容器中加酒蒸时,要注意火力不宜太强。以防止酒气挥散太快,影响成品质量。

3、药物蒸制的时间长短不一,应视药物的性质、炮制目的而定。

  

本文作者:常宏药机

本文链接: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

上一篇:高速中药切片机 下一篇:单冲压片机、多冲压片机及旋转式压片机的区别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