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好佳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农机网免费18

收藏

以农机产品补贴促调整 农民受益产业提升

时间:2009-02-02      阅读:793

在第六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四届亚洲农机峰会上,*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王智才司长作了《以农机产品补贴促调整  农民受益产业提升》的讲话 ,现将全文刊登如下。

各位来宾、朋友们:

    应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的邀请,我很高兴参加这次主题为“农机发展与市场走向”的本届论坛。下面,我结合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全国农机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机补贴政策的回顾与展望作一个交流发言,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关于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现状及方向

    1999年以来,*积极适应农业发展形势的变化,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立足发挥比较优势,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框架初步构建。从2002年开始,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并实施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选择小麦、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菜、“双高”甘蔗、柑橘、苹果、肉牛肉羊、牛奶、水产品等11种共35个优势产区。并根据形势发展,又相继编制了水稻和生猪两个品种的优势区域布局规划,进一步完善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体系,目前已在全国确立了13个主要农产品的41个优势产区,为优化全国农业区域布局勾化了基本蓝图,目前组织实施的成效显著。

    二是优势农产品化率明显提高。2005小麦化率超过50%,小麦面积占小麦总面积的54%,比2001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全国水稻、玉米、高油大豆面积分别占全国的64.7%37%65%。名特优新产品明显增加,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势头进一步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

    三是优势农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近年来,通过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促进了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的形成,也提高了农产品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农产品整体竞争力。

    四是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要素投入结构有所改变。2005年我国*产业就业人员人均创造农业增加值为6303.4元,比1998年增加52%;种植业播种面积亩均创造的产值为840.9元,比1998年增长37.9%。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的提高,一方面源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带来的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也由于技术进步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200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85亿千瓦,比1998年增加了51.5%

    虽然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目前农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结构趋同,区域布局调整仍然不够理想;二是优势产业发展水平低,竞争地位不稳固;三是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不足,农业向广度和深度延伸不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无论是从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出发,还是从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出发,都需要继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产、、、安全、生态农业。

    主要目标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现“三个提升”:一是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在保证粮棉油稳定增产的同时,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二是提升农业产品结构。发展高产、、、安全的农产品,积极发展粮食品种、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节粮型畜产品和名优特新水产品。三是提升农业就业结构。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在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节约型农业、都市农业和农村服务业过程中,因地制宜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和农民就业领域,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关于区域布局及发展重点。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按照自然资源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发展潜力,我国农业发展可划分成优势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和适度开发区三类区域。

    优势开发区的发展方向是:开发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的名优品牌,建立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产业带,构建适应化合作与竞争的农业产业体系。

    重点开发区主要包括新疆北部地区、东北中低产田地区、黄淮海旱作地区等广大农区。其发展方向主要重点解决节水和农田灌溉用水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设我国粮食战略接替区;又要重点提高耕地地力与质量,加强灌溉排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改善农业现代物质装备条件,建设高起点的现代化粮食生产基地。

    适度开发区主要包括农牧交错区、黄土高原区等。该区发展方向是: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恢复自然植被,着力改善生产结构,提高农牧业持续产出能力。

    其中,种植业领域在优势开发区域的发展重点是建设四大粮食作物的九大优势产业带,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以主产区为重点,做大做强粮食产业经济;加强棉花、糖料、油料、苹果、柑橘等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提升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十一五”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政策环境、技术条件及社会氛围已经形成,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收入增加,农业机械需求持续增长,市场供求两旺,农机工业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着有史以来的发展环境。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实现由初级阶段跨入中级阶段的重要机遇期。“十一五”农机化发展将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结合资源禀赋和农业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化发展要求,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同时,建立健全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协调互动机制,促进农机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流动,鼓励和支持各地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发达地区对口支援欠发达地区,互促互动、区域协调发展。

    东部地区、大中城市郊区和有条件的农垦地区。在继续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基础上,积极为发展外向型农业、城郊型农业和观光农业服务。重点发展种植、养殖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产后处理及加工、保鲜、分级、储运机械化,为技术密集型、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和出口产品提供农业机械化装备和技术服务。大城市郊区要发展具有多功能特点的都市型农业机械化。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农业机械化,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中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重点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提供农业机械化支持。进一步巩固、提高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全面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实现机插和机收的快速发展;逐步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通过扩大示范,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实现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打下基础;积极推进大豆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大力发展饲料青贮和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为推进循环经济提供农业机械化服务。

    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该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要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与节约型农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努力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机械化、节水、节地、节油、节药等节约型农业机械化、环境友好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机械化、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化。积极开拓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空间,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形成农业机械化支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三、近年来农机补贴工作情况

    从“九五”后期开始,针对全国大型拖拉机日益老化,保有量不断减少,农业综合生产力徘徊不前等问题。我部商国家*同意,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先后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内蒙古、新疆、陕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江苏等13个省(区、市)实施了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更新补助和结构调整补助项目,对农民、农机服务组织更新和购买*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一定补助。

    2004年*1号文件将这个专项资金明确为农机购置补贴,并将其作为“三补贴”政策的重要内容,连续三年资金规模和实施范围逐年扩大,资金由过去的2000万元增加到7000万元,2005年为3亿元, 2006年达到6亿元,翻了近五番。实施范围由13个省60多个县,扩大到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及新疆兵团的1126个县(场)。补贴机具的种类主要包括大中型拖拉机、耕作机械、种植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粮食干燥机械等6大类19个品种。

    为了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我部与*联合制定并印发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两部每年联合制定《年度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实施方案》。按照农机化促进法的规定,我部自2005年开始开展了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及旋耕机等4大类9种的全国通用性较强的机具选型工作,制定了年度《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通过公平竞争筛选,将一批质量可靠、性能稳定、价格合理的农业机械推荐给农民,供农民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既方便了农民,又减轻了企业负担。同时还做好专项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在实施的关键时段,派出督导组对政策的实施和补贴机具质量状况进行督查和调研,确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和*进一步完善了补贴机制和操作办法:

    一是明确补贴机具的种类。按照*和*的管理办法,补贴资金主要用于6大类19种农机具进行补贴。各省可以增加不超过5种补贴机具。在执行过程中,鼓励各地突出重点进行补贴,可以在实施的6大类20多种农机具中选择若干类,进行重点补贴。

    二是补贴对象的确定。纳入在实施范围内并符合补贴条件的农民(含地方农场职工)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都有资格享受补贴。当申请补贴人数超过能够实施补贴的人数时,首先按优选条件进行排序,优选条件是农机大户(种粮大户),配套购置机具(主机和与其匹配的作业机具),列入科技入户工程的科技示范户,农机服务组织。

    三是补贴的标准。*财政补贴率不超过机具价格的30%,且单机补贴额不超过3万元,各级政府可以在*财政补贴率的基础上实施累加,累加补贴的比率和补贴金额由各地自行确定。一户农民或一个农机服务组织,在本年度内享受补贴的购机数量不得超过一套(4台,即一台主机和与其匹配的三台作业农具),目的是让国家的政策性补贴惠及更多的老百姓。

    四是操作中认真落实“五制”。

    *,选型采用竞争择优筛选制。就是通过竞争性择优筛选的办法,制定一个补贴产品目录,让农民在目录内自主选择。为减少各省的重复工作,减轻企业的负担,2005年开始,分部、省两级组织开展补贴机具的选型工作。对于全国通用性较强的大中型拖拉机、水稻插秧机、自走式全喂入和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和旋耕机等9种机具,由*组织竞争性筛选,其他非通用类机具由各省进行竞争筛选,两级筛选的结果叠加起来,就制定出每个省购机补贴的产品目录。

    第二,补贴资金实行省级集中支付制。补贴资金只下达省级*门,不再向下拨付,农民实行差价购机,补贴资金由省级*门根据农机管理部门实际核准的情况,直接支付给相关企业或供货方。要求每季度结算一次。

    第三,受益对象实行公示制。要严格界定受益范围,按照优选的条件、时序或农民认可的方式确定受益者名单,并在乡村张榜公示,老百姓无异议后,开始签订补贴协议,组织实施购机和补贴工作。

    第四,管理实行监督制。概括起来要实行四个方面的监督:一是将实施的原则、方法、程序、过程全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二是*门和农机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部门之间相互监督;三是农机系统内上下相互监督;四是实行计算机系统的监督,要将享受补贴农民的基本情况,全部录入到全国统一开发的计算机档案信息系统中,实现随时、随机的抽查。

    第五,实效实行考核制。把实施的成效与资金安排挂钩,对于不按规定操作,出现违规问题,将暂停或调减资金规模。对于不认真履行承诺的企业,将取消目录内产品的补贴资格。

    通过农财两部的共同努力和农机系统的密切配合,农机补贴政策取得了良好成效,不仅调动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而且拉动了农机工业发展,优化了农机产品产业结构,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了农业与工业的双增双赢。一是调动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据统计,20042006年,*共投入补贴资金9.7亿元,带动地方各级财政投入22.7亿元,拉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105亿元,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近50万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小麦、水稻、玉米联合收割机及水稻插秧机等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具大幅度增加,有力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二是改善农机装备结构,着力解决目前“三多三少”问题。“三多三少”是指主机多、配套农具少;小型农机多、大中型农机少;一般技术水平单一作业的农机多、高性能农机少。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农民购买重点转向了*适用的大中型和关键、急需的农机具,呈现出三多局面,即购买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多,插秧机、收割机多,高质量、高性能机械多。据统计,今年1-8月,大中型拖拉机产量近14.6万台,同比增长38.5%;收获机械产量达26.1万台,增幅80%。水稻插秧机产量翻了一番,旋耕机、整地机、保护性耕作机具等都有较大幅度增长,进一步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推动了*、适用农机化技术及机具的普及应用,提高重要生产环节机械化的水平。三是推进农机工业技术进步,改善农机工业低水平恶性竞争的局面。农机购置补贴带动了农机工业发展,农机市场产销两旺。据农机工业协会对1578个规模以上企业统计,2005年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1083亿多元,比上年增长31.6%,销售额1058亿多元,比上年增长35.7%,是机械制造业中增长幅度zui高的行业。今年1-8月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共完成总产值883亿元,同比增长30%;完成销售额866亿元,同比增长33%;完成利润总额38亿元,同比增长64%。同时,在补贴政策引导下,农机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拖拉机产量*10位企业的大中型拖拉机产量占总产量的89%;联合收割机产量*8位的企业的产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农民购机热情高涨,补贴投入的资金不能满足农民需求。据许多购机补贴项目县反映,目前补贴资金只能满足农民20%左右的需求。

     四、“十一五”期间农机补贴工作思路和明年初步安排

    *关于“三农”大的政策,刚才国强局长讲得很详细、很生动、很全面。政策的含金量是很高的,特别是关于发展粮食业的部署将给农机化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前景。“十一五”期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农机化发展区域格局,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装备结构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节约型农业为主线,以推进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为重点,加强血吸虫病防治中“以机代牛”、旱作节水和丘陵山区机械化,突出环保、节能、的可靠、适用、*机具,充分尊重农民购买农机的自主权、知情权和选择权,引导农机企业参与补贴市场竞争,规范操作程序,zui大限度发挥财政补贴政策的拉动效应,进一步调动和保护农民积极性,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主要目标有5个:一是提高优势农产品集中产区农机装备水平,改善装备结构,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节约型农业。二是加大*适用农机化技术及机具的推广应用力度,提高主要农作物的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促进丘陵山区、牧区机械化和旱作节水农业发展。三是增强农民购买农业机械能力,扩大农户直接受益范围,促进农民增收。四是促进农机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五是实施“以机代牛”,促进血防工作。

    考虑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及国家财力状况,本着稳妥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明年补贴工作有六个方面想法:一是进一步扩大资金投入。扩大补贴实施范围,扩大政策受益的覆盖面,使更多地区的农民受益。二是增加县均投入规模。明年拟综合考虑县均耕地面积、地域特点、农机化发展条件等因素,合理测算和安排县均投入补贴金额,使补贴资金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投入重点是粮食大县和农牧业大县。三是因地制宜地扩大补贴机具种类。适应新时期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结合地域特点,明年拟有针对性地扩大补贴机具种类和机型范围:增加玉米、马铃薯机具补贴试点,开展花生收获机械补贴试点;考虑丘陵山区中小型农机具补贴问题;在干旱缺水地区,有选择地开始进行节水灌溉机具及设备补贴。四是做好血防区“以机代牛”。明年拟将164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全部纳入补贴范围,重点补贴以机耕代牛耕所需要的适用型拖拉机、水田耕整机、机耕船等耕作机械,并适当提高补贴比例。五是贴近农民,服务企业,确保农民受益。明年拟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格要求,搞好服务,加大对补贴专项的检查和监督力度,确保补贴机具质量和服务,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六是通过政策实施,促进节约型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女士们、们,新时期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要在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围绕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抓住优良品种、*技术、加工增值、秸秆还田利用等关键点,依托市场带动和科技推动,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支撑保障作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农机购置补贴是一项农民受益、企业发展、产业提升的一举多得、一补多效的产业性补贴政策,是当前促进农机化发展的zui直接、zui有效的政策措施,让我们共同关注、呵护和指导这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发展,zui大限度地发挥补贴效益,助推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快速发展,推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取得新成果,在新阶段再跃新台阶!

上一篇:小型微耕机技术 下一篇:突破从零开始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