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下滴灌与控释肥相结合保农业增产增收
- 发布时间:2016/12/4 9:42:54
- 浏览次数:1877
一、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膜下滴灌,顾名思义,是在膜下应用滴灌技术。这是一种结合了以色列滴灌技术和国内覆膜技术优点的新型节水技术。水、肥、农药等通过滴灌带直接作用于作物根系,加上地膜覆盖,棵间蒸发甚微,十分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大田使用后,较常规灌溉省水50%左右,省肥20%,省农药10%,增产10%~20%,增加综合经济效益40%以上。
滴灌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均匀而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灌水方法。膜下滴灌则是将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有机结合,即在滴灌带或滴灌毛管上覆盖一层地膜,是一项节水增效农田灌溉新技术。膜下滴灌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使用膜下滴灌,节省灌溉用水
滴灌仅仅湿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属于局部灌溉形式,由于滴水强度小于土壤的入渗速度,因而不会形成径流使土壤板结。膜下滴灌滴水量很小,且能够使土壤中有限的水分循环于土壤与地膜之间,减少作物的棵间蒸发。据测试:膜下滴灌的平均用水量是传统灌溉方式的12%,是喷灌的50%,是一般滴灌的70%。
2 使用膜下滴灌,肥料利用率高
膜下滴灌施肥容易,可利用滴灌随水滴到作物根系土壤中,使肥料利用率大大提高。据测试:膜下滴灌可使肥料的利用率由30%-40%,提高到50-60%。
3 使用膜下滴灌,增产效果明显
膜下滴灌能适时适量地向作物根区供水供肥,调节植株间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地膜覆盖昼夜温差变化时,膜内结露,能改善作物生长的微气候环境,从而为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增产效果明显。据调查,膜下滴灌可使蔬菜增收40%,西瓜、甜瓜增收25%。
4 使用膜下滴灌,用工费用降低
膜下滴灌,由于植物行间无灌溉水分,因而杂草比全面灌溉少,可减少除草投工;滴水灌溉,土壤不板结,可减少锄地次数;滴灌系统又不需平整土地和开沟打畦,可实行自动控制,大大降低田间灌水的劳动量和劳动强度。所以,膜下滴灌比大水漫灌用工费用低。
二.缓控释肥的推广和应用
肥料涂层缓释技术简介肥料涂层缓释技术是以涂层大颗粒尿素为基本氮源,对磷、钾分别涂层、造粒,采取掺混工艺而配制生产,具有作物、可控缓释特性的肥料。采用涂层技术生产的涂层缓释一次肥与其它形式复(混)肥料相比,其优点为投资少、成本低、配肥灵活、针对性强。并能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和生态环境来确定平衡施肥方案。由于涂层缓释一次肥中以涂层尿素为基本氮源,尿素表面经过包膜涂层后,因为包膜涂层阻隔而对土壤脲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使氮素分解释放速度明显降低,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氮素的挥发、淋失和反硝化作用,提高尿素利用率8%~10%。经过多次不同涂层处理的尿素,能够组配不同氮素释放期,养分释放期可分不同阶段(80~100d,150~180d,200~240d),对满足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养分需求,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磷、钾经过涂层以后,可以增加作物对磷、钾的吸收,也就是说涂层缓释肥料具有控氮、促磷、保钾的特点。
长效缓释剂肥根据各种作物的生长特性和需肥特点,来调节长效缓释肥的配方,使其适合作物生长特性,能够满足作物关键时期的养分需求,促进作物合理生长。 长效缓释剂的特点:
1、长效
长效缓释剂内含长效因子,应用了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的双向协同互促作用,延缓氮素水解,增加土壤的铵浓度,提高作物吸收速度,并采用了磷活化技术,活化释放土壤中的磷,使之保持更长的有效期,是复合肥的供给养分有效期可达110-120天。可以满足我国绝大多数农作物全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
2、缓释
采用了控制释放与保护有效性相结合的技术体系,缓释剂养分释放与作物生长需求相协调因而提高了利用率,平均养分利用率可达42%-45%,氮素利用率达40%-50%,磷利用率25%-30%,平均比普通复合肥利用率提高了12-15个百分点。
3、环保
传统包膜长效换施肥料的外壳为热固性或热塑性树脂材料,占肥料总量的12%-15%,约30年才能在土壤中分解,造成累计污染。而长效缓释肥是绿色环保长效缓释肥内含控释因子,不存在包膜污染,同时通过提高养分利用率,降低了硝酸根、亚硝酸根及*对水体与大气的污染。
长效缓释肥施用时注意的事项
1、 长效缓释肥含氮量高,利用率高,溶化速度快,比较容易烧种,在推广时,一定要种肥隔离不少于7厘米。
2、 长效缓释肥的施肥用量一定要结合当地种植结构及方式、常规用肥习惯进行推荐,常规用肥和长效缓释肥总含氮量上不能相差超过太多。
3、 明确当地的土壤条件,盐碱地和旱地上要谨慎施用长效缓释肥,因为很容易造成烧苗。 沙土地由于保水保肥性差,漏肥严重,不建议使用长效缓释肥。如果用长效缓释肥,很容易后期脱肥,造成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