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农业遭受洪涝高温轮番摧残 天气指数保险还在路上

来源:中国农机网
编辑:sydneylulu
2016/7/28 16:05:31
18117
导读:对于农民来说,今年真是多灾多难的一年。自6月入夏,全国多地遭受洪涝灾害袭击,再到7月下旬以来,中国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已连续10多日高气温超过40℃。农作特损失惨重,让农民苦不堪言,政策性农业保险就是种亡羊补牢的减损办法,也是农民降低损失的后一根救命稻草。
   【中国农机网  本站原创】对于农民来说,今年真是多灾多难的一年。自6月入夏,全国多地遭受洪涝灾害袭击,再到7月下旬以来,中国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已连续10多日高气温超过40℃。农作特损失惨重,让农民苦不堪言,政策性农业保险就是种亡羊补牢的减损办法,也是农民降低损失的后一根救命稻草。
  
  在农业险当中,天气指数保险是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保险业新“国十条”提倡大力发展的险种。“探索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兴产品和服务”是保险业新“国十条”提出应积极发展的农业保险之一。近年来,不少财产险公司在这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各地也在大力推进天气指数保险的发展。例如,浙江象山为梭子蟹养殖户提供气象指数保险,湖北推出水稻高温天气指数保险等。
  

        尽管天气指数保险的实践已经在路上,各地的推广速度也较快,这一险种的发展还较好地避免了传统农业保险的道德风险,但就目前来看,其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
  
  道德风险弱化
  
  业内指出,传统保险的损失补偿由特定气象条件对特定标的损失的影响触发,而天气指数保险则是基于客观标准的天气指数变动触发。前者可以更为针对性地弥补被保险人个体由于气象条件变化带来的经济损失,后者则是针对被保险人群体的统一补偿。由于触发条件更加客观,天气指数保险的赔付更加简易便捷,同时传统保险的道德风险问题会有所弱化。
  
  基差风险较大
  
  道德风险弱化的同时,天气指数保险同时面临基差风险较大的问题。基差风险,即有的地区达到指数要求却并未受灾,有的地区指数虽未达标但遭受灾害,却无法获得保险理赔。一方面,造成保险标的损失的因素可能是天气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另一方面,不同农户获得相同的赔付标准,可能产生损失和赔付不一致的现象。
  
  农户接受程度有限增加推广难度
  
  本身天气指数保险在我国是新生事物,其开发原理、使用方式均比传统农险产品更复杂,农户对其理解接受程度有限,加上天气指数保险可能存在的基差风险,对产品的推广使用有一定不利影响。
  
  数据缺失 难成体系
  
  在基差风险之外,天气指数保险还面临数据缺失以及难成体系的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设计对数据和天气监测的要求比较严格,如果缺少足够的数据支持,天气指数和当地的实际损失的相关关系计算不准确,就会带来较大偏误。
  
  详解:气象数据是天气指数保险的基础要素。不过,气象及损失数据的收集并不容易。业内表示,指数保险产品的设计需要较长周期的历史数据,目前气象数据相对完善,基本保证每个县都有数据积累,气象部门也在试点县积极配合安装设备,但考虑到大范围推广后,气象设备的安装成本成倍提高,导致具体操作中有困难。据了解,农业天气指数保险一般需要30年左右的气象数据作为基础,以及在该期限内峰值灾害与气象关联的损失,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继续加强。
  
  更进一步看,除了数据采集,对数据的处理难度也较大,综合性指数模型难以建立。正因为如此,不少天气指数保险只针对某一项指标,如降雨量、温度、风力等,但单一指标往往难以反映多种灾害的复杂情况。从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到建立起综合性指数模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通过这些数据更为准确地反应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有很大难度。
  
  业内心声:平衡‘道德风险’与‘基差风险’ 获取市场更多信任
  
  未来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发展需要更多地关注‘道德风险’与‘基差风险’之间的平衡,尤其在开展推广初期,要重点关注基差风险的控制。“基差风险”的控制需要若干条件,包括要更合理地确定天气指数保险的风险区划,更好地评估气象条件或灾害强度与农业经济损失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更直观地将这种相关性体现在易于理解掌握的天气指数中等,以使天气指数保险的保障更具针对性、准确性。相信只要能够更多地从消费者出发调整和优化产品,市场就会给予天气指数保险更多的信任。
 

热门评论

上一篇:完善第三方监督制度 让农机补贴“安全着陆”

下一篇:农业经营风险谁愿担保?涉农贷款亟待创新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