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三秋:保护性耕作技术解救秸秆的“尴尬”处境

来源:中国农机网
2017/9/14 14:21:17
51857
导读:每年的收获季都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这些秸秆放在地里会影响下一季的作物生长,烧了又污染环境,各地明令禁止焚烧秸秆,秸秆的地位因此变得很尴尬。如何处理这些秸秆也成了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的问题。
  【中国农机网 本站原创】每年的收获季都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这些秸秆放在地里会影响下一季的作物生长,烧了又污染环境,各地明令禁止焚烧秸秆,秸秆的地位因此变得很尴尬。如何处理这些秸秆也成了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的问题。
 
  伊通县“秸秆归行搂耙”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如今已得到越来越多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可,正如:伊通县一位农机推广站正工程师王立涛通过多年的钻研和摸索,在2014年发明的《一种秸秆还田装置》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出 “秸秆归行搂耙”,由20—55马力拖拉机悬挂牵引作业,一次完成种苗带秸秆清理,然后进行免耕播种作业,实现秸秆全部还田,也让保护性耕作技术更完善,且成本低,见效快,极易被农民接受。
 
  保护性耕作技术让青岛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
 
  2017年,青岛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0%,百万吨的秸秆覆盖土地,使农田变成了“面包田”,这便是保护性耕作技术。据悉,青岛市从2006年开始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并在全国探索成功,形成了一年两作技术模式,其技术水平在黄淮海地区处于地位。
 
  目前,青岛实施保护性耕作总面积已达到150多万亩,有效地减少了秸秆焚烧,促进了秸秆的综合利用。
 
  吉林五年保护性耕作技术让秸秆变废为宝
 
  干旱缺墒、黑土流失、秸秆焚烧、大气污染、地力下降、土壤板结这些困扰吉林省农业生产发展和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多年的瓶颈,制约了吉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以及农民增收致富,已成为吉林农业发展的突出障碍。对此,吉林省农机系统经过十余年的积极探索,现已找到一套破解之法——以玉米秸秆还田覆盖免耕播种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什么意思呢?就是从秸秆还田覆盖免耕、保水、保土入手,通过秸秆覆盖还田免耕,实现种植玉米的同时培肥地力、疏松土壤、蓄水保墒、消除秸秆焚烧和可持续生态绿色农业发展。这是一条艰难的创新之路,吉林通过从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入手,开始推广这项技术,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巩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经过五年的砥砺前行,这一技术收获了可喜的成果。使过去不得不烧掉的秸秆,现在“华丽转身”变成了还田覆盖地表、培肥地力的“宝贝”,成了农民难得的有机肥料,保护性耕作技术也受到农民的欢迎。
 
  从以上三地的秸秆处理经验来看,保护性耕作技术深受农民青睐,眼下三秋大战即将打响,保护性耕作技术将秸秆变废为宝,大大缓解了秸秆的尴尬处境。

热门评论

上一篇:农机行业的“新能源”时代何时来临?

下一篇:中国企业500强名单揭晓 制造行业仍在复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