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博鳌,在发展中看农机
- 来源:中国农机网
- 编辑:四夕
- 2018/4/9 16:08:49
- 44536
【中国农机网 本站原创】 清明前后,气温升高,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范围降雨,有利于增加土壤储水量,改善土壤墒情,春耕生产一片繁荣。截至4月8日,全国已播农作物2.2亿亩,完成意向的17%,进度快于上年同期。
春耕进展顺利自然也离不开近年来农机的推广和使用,农机操作不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从效果上来看,智能化的农业机械有效提高了作业质量。农民们可以实时监控播种机的准确率,一旦播种出现问题就可以及时“止损”,停止播种。另外,农业之所以需要智能化的农机,还因为它们可以根据土地的松软程度,自动调节播种动作,使种子可以播种在同一深度。
4月8日至11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年会主题为“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议题分为四个板块,即“化‘一带一路’”、“开放的亚洲”、“创新”和“改革再出发”。既然说到创新发展,那我们就来看看发展中的农机行业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回顾发展历程
1949年至1980年,提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一论断,有了机械化,农业才能不断扩大再生产。此外,还制定了明确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指导方针、政策。自此之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白手起家”,不断发展。
1981至1995年,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的直接投入逐渐减少,农民逐步成为投资和经营农业机械的主体。农机工业开始大规模结构调整,适合农村小规模经营的小型农机具、农用运输车等应运而生。
1996至2003年,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农村青年劳动力开始大量外出务工寻找工作机会,农村劳动力出现短缺,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化跨区机收等农机社会化服务开始现出端倪,联合收割机异军突起。
2004至2014年,此阶段被视为农机行业的“黄金十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公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拉动农机行业发展,国家的政策制度成为农机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
发展中的探索
诚然,从“白手起家”到小具规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我国因其复杂的地形地貌以及显著的气候差异,无法照搬美国等农业高度机械化国家的发展模式,而要在发展中不断探索,因地制宜。
在东北,相对比较适宜大型农机的操作;至于华北等多以平原为主的地区,人均土地少,不同家庭的土地之间存在着田埂争议等各方面矛盾,为大型农机的使用带来了不便;大型农机使用为困难的是南方,南方地形更加复杂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更加适合走农业精细化发展道路。人尽皆知,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除开复杂的地形地貌外,种植作物的不同也为我国农机化发展带来了挑战。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越来越化,在互联网及大数据的助推下,农机在不同地区广泛应用,农业生产对农机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对农机作业要求也愈加精细,智能化自动化的农机发展是大势所趋。
发展大谈机器的同时,不忘人
《韩非子》中的《弓与矢》说:“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没有弓,就不能把箭射出去,没有箭就不能射中靶子。弓和箭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依赖。其实,机器和人之间也是。
我们一贯强调机器创新,然而很少有人去提人也要“创新”。机器创新很好理解,顾名思义,就是不断研究和开发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和机具,不仅仅是农机要因地制宜,同时农机还要更加智能化和数字化。
人的“创新”不可避免,机器的运用归根究底还是要回到人身上来。农机的制造研发人员需要不断充实自身,才能从制造真正走向“智造”;农机手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更多更加新型的农机;农民们需要提高农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反过来促进农机的发展,使现代化农业从机械化适应农业生产转变为两者互相促进。
小结
农机行业的发展逐渐进入升级转型的调整期,恰如博鳌论坛中谈到的企业发展一样,“多元化、兼并收购、做大规模,甚至跻身世界500强,一度是众多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梦想和成功标准。”但是,做大规模往往是困难重重,不知道有多少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减肥”甚至是“死亡”。怎样在做大规模的同时兼具效益,“长胖”的同时还要“长高”,在中国改革再出发的今天,作为经济微观个体的中国企业需要重新思考和选择自己的方向。农机行业也需要更加理性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增强市场竞争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农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农机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