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博鳌,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 来源:中国农机网
- 2018/4/10 15:51:58
- 23213
【中国农机网 本站原创】 面朝黄土背朝天,素来是我们谈到农民时的反应,在我们的固有印象里农民总是代表着粗糙、贫瘠...在4月9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转型中的农民与农村”分论坛上,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未来愿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凸显,培育农村的乡土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显得至关重要。“有专家认为,如果一户职业农民能够有100亩地的经营,那我们全中国的土地大概有2000万职业农民就差不多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愿景。”
传统农民与职业农民
传统农民,或者说是身份农民,就是我们刻板印象里的农民形象,质朴却粗糙,勤劳却贫穷。这个农民更多的是因为身份的“烙印”而非自主选择,就像很多走出校门便进城闯世界的乡村青年,他们中很多人连一天农活也没干过,然而别人和他们自己都把他们看成“打工的农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农民工”。相反,在六七十年代,城市青年下放到农村插队务农,但不仅不会有人称之为“农民教师”(如称“农民工”那样),而是称呼为“知青”。就是在当年,“知青”与“农民”在人们心目中仍然是两个概念。
新型职业农民则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相对于传统农民,意味着“农民”成为了一种自由选择的职业,而不再是一种被赋予的身份。新型职业农民可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
“新老农”身份转变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自十九大提出以来,一直受到普遍关注,如今已经成为了网络热词之一。当然,乡村振兴这个戏要唱好离不开唱戏的人,没有人乡村振兴也就只是一句空话而已。然而,农村的“空心化”和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了一个我们无法避免的关键性问题,“50后”种不动地,“60后”种不好地,“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的尴尬景象却是普遍事实。
诚然,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是一个必然趋势。但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以及农业机械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工等各类返乡下乡创业人员也越来越多,职业农民正慢慢步上正轨。新老农的身份转换,意味着整个农业行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农机的使用更是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民不再是又苦又脏又累的了,他们也能像普通上班族一样,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职业去奋斗,还在在上班之余的时间去补充和充实自己的专业技能。
人才队伍建设,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不断发展,人们接收消息的渠道也在不断加宽加深,职业农民不仅仅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懂经营、善管理,如大学生村官、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创业者、返乡农民等都是成为职业农民的主力军。
重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三农干部培养力度,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导支持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兴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小结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让农民告别传统的“身份”称谓,从事一份体面、令人羡慕的职业。发展现代农业,职业农民要擅于利用新技术、新运用,把这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品牌力。但同时,职业农民们由于普遍产业规模较大,承担的自然和市场风险也大,因此,对技术指导、政策扶持和市场服务等都有着强烈的需求。
下一篇:聚焦博鳌,在发展中看农机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农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农机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