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换个角度看米饭“诞生记”
- 来源:中国农机网原创
- 2018/10/17 16:14:56
- 43459
【中国农机网 编辑视角】“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几乎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可以说,“节约粮食”作为我国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中国人的启蒙教育。
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缩写为WFD),这是是世界各国政府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2018年是第38个“世界粮食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更要感念“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事实上离我们并不遥远,还记得小时候,每当秋天水稻收获的时候,就坐在爸爸背着的箩筐里头一起去田里;那个时候,总是想要也拿一把镰刀可以帮帮爸爸妈妈;每当爸爸开始打稻谷的时候,“咚——咚——”的打谷声和背靠木桶感受到的节奏就是好的音乐声。
作为一个农村孩子,稻谷的种植到收获、晾晒以及后的去壳碾米到处都充满着童年的回忆。时至今日,我们在外工作,家里也已经用上了农机,三农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似乎都不一样了,但仍牢记“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
世界粮食日前的惊喜:超级杂交稻品种测产验收
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基本的生活资料。不管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粮食安全都是为重要的战略之一。确保谷物自给,口粮安全,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是当前粮食政策的重要目标。
似乎是为了纪念世界粮食日的到来,在15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消息,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河北省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通过了该省科技厅组织的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即每公顷17.2吨,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新、高纪录,这无疑是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添砖加瓦。
米饭“诞生记”:粮食生产产业链中的农机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粮食生产的过程?春耕期,在播种之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准备秧田,农民们修整、准备好各种农具,赶上牛,对土壤进行疏松工作。在现代农业中,耕整地相关农业机械在此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
接下来就是筛选出可以用来育秧的稻种,将发出嫩芽的稻种撒在经过疏松工作后又平又软的秧田里,等待他们生长。此后,便是重要的插秧了。如果说,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插秧工作既要求农民们不断弯腰还要求他们能够基本保证每一撮秧苗之间的距离还得几乎一致,技术水平要求高,那么,水稻插秧机的出现就是在提高插秧的工效和栽插质量,实现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便于后续作业的机械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经过漫长的水稻生长期,拔除杂草,防治病虫害,终于迎来了丰收的时刻。不同于传统的镰刀收割,费时费力的打稻谷环节,一台专业而适用的水稻收割机为农民们带来了福音。
之后的晾晒,无疑又为农民们增添了新的烦恼,多变的天气、抢手的晾晒场地、小鸟和鸡时不时的偷袭都使水稻晾晒的难度增加,而如果晾晒不及时就只能心疼地看着好不容易收割回来的水稻坏掉。粮食烘干机采用回旋式加热装置,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风,通过高温处理达到杀死虫卵,彻底解决粮食干燥问题。
之后还要经过去壳碾米,层层把关,后我们才能够吃到香喷喷的米饭。幸而,农机装备的出现为我们米饭的“诞生”不断助力,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提率、保质保量。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农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农机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