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农机企业如何走好稳增长的发展之路

来源:夏永平
编辑:夏永平
2022/4/7 13:11:14
21167
导读:202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在“着力稳定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中爬坡过坎、行稳致远,实现在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一个“稳”字,给各行各业传递出明确的发展信号——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今年发展任务的目标基调。作为机械制造产业的农机企业,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中、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聚焦“稳”的发展速度、实现“增”的发展质量
  【农机网 编辑视角】 202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在“着力稳定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中爬坡过坎、行稳致远,实现在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一个“稳”字,给各行各业传递出明确的发展信号——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今年发展任务的目标基调。作为机械制造产业的农机企业,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中、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聚焦“稳”的发展速度、实现“增”的发展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把准稳的态势,坚定增的信心据农村农业部数据,202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5%以上,水稻、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85%、90%,基本实现机械化。面对我国农业生产已进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农机企业更应站在我国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等一系列具有战略性的发展判断中,抓住我国经济稳中求进、稳中向前的战略机遇和多种利好条件下农机行业发展的希望,固本强基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更应站在全局高度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粮棉油糖主产县(市、区)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丘陵山区县(市、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展望2035年,主要农作物生产实现全过程机械化,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全覆盖。”的目标中,看到我国农机行业未来的旺盛内需潜力和广阔市场空间,坚定发展信心,找准实现自身销量增长、收入增长、效益增长、贡献增长的着力点,实现企业平稳可持续发展。更应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发展环节,以理念为先导,深入开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模式创新等创新活动,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生存力、竞争力、持续力,自立自强的做好企业经营发展各项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中优化战略路径、赢得发展主动、实现增长式发展。
 

 

  用好稳的政策,激发增的动力。自2004年以来,连续19年关于“三农”改革发展的中央一号文件,在不同时期、从不同层面、各有重点的对农村改革、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出指导意见、作出具体部署。在宏观政策连续性、有效性的牵引下,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方围绕加快农机装备产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在财政补贴、装备创新、税费减免、设施用地、信贷担保、融资租赁、跨区作业、农机保险、人才培养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稳健性的微观政策和支持举措,推动我国农业生产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新的阶段,农业机械化正成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和基础支撑。今年是推进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个五年规划和目标的重要一年,面对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各项确保稳增长的政策将会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相继有效推出。正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这些重大政策和要求,都将会形成推动我国经济稳增长的发展合力。对于农机企业来说,实现企业发展的量与质的突破,必须在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上加强国内农机行业相关利好政策的研究,结合自身战略目标、发展实力、资源禀赋和竞争能力,充分把握好利用好一系列政策所释放出的发展红利和市场机遇,主动将企业经营管理的比较优势与国家行业各项政策对接,积极充分的让政策红利释放到企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各项目标任务中,为企业实现稳增长的发展目标注入强大动力。
 
  深耕稳的市场,拓宽增的空间。农业是我国立国之本,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压舱石”作用。农业机械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在我国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指引和推动下,尤其是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这一重要扶持措施强有力的拉动作用下,我国农机行业总体呈现出市场规模平稳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稳定提升、农业机械总动力持续增长、农机保有量稳定增长的良好发展趋势,三大主粮基本实现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正在从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秸秆处理、烘干等全程延伸拓展,奠定出我国农业机械市场稳定发展、持续向好的坚实基础,提供了农机行业由有到全、由好到强的良好发展条件,创造出农机企业竞相竞争、寻求突破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由于我国农业区域性差异较大,不同区域不同农作物不同的耕作制度和生产习惯,形成了“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鲜明种植特点,使得我国农机行业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导致农机行业发展过程中依赖补贴、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结构不均衡、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大等问题日益显现。如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程度较高,经济作物机械化程度较低;以拖拉机为代表的动力机械较多,与农艺相适应的配套作业机具则相对较少;中小马力的农业机械较多,大型复合型机械较少;再比如以小麦为主要农作物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地区的农机化程度要高于西南、西北地区,以玉米为主要农作物的黄淮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的农机化程度要高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西南地区;等等这些区域性的差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均衡,恰恰是农机企业“调结构、转方式、拓市场、练能力、保增长”的发展新机遇、开拓市场的新空间。农机企业要转变单纯依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寻求持续发展的路径依赖,突破固有发展思维、经营模式、管理方式和市场营销手段,在产品技术、质量性能、农机农艺、关键零部件、智能农机等方面下足功夫、集合力量,做精做强优势市场,补弱增强劣势市场,突破发展空白市场,在市场的竞争和淬炼中,创新创造出支撑和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空间。
 
  统筹稳的要素,练就增的能力。当前,在惠农政策拉动、用户需求带动、技术创新推动、市场竞争驱动及企业内生发展动力等多种力量作用下,我国农业生产各领域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结构发生着深刻变化,广大农民群众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对农业机械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广泛且迫切,现有农业机械在区域、产业、品种、功能等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更为凸显,除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外,棉油糖果菜茶等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以及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等领域机械化水平较低,甚至部分领域或环节“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问题依然存在。农机企业要想在国内农业机械领域始终保护稳增长的发展目标,就需要统筹好企业基业长青的关键要素。要打好技术“先手牌”。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尽早取得突破”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摆脱传统“模仿、吸收、消化、再创新”的技术研发路径,在产品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原始创新方面下功夫,对于现有农机产品要加强大功率、复合型、智能化优化提升,对于新研发或新进入农机市场的产品要创新技术路线和制造工艺,加快新技术平台搭建、新产品研发、新工艺应用、新材料使用,加大传感导航、数字监测、智能控制、远程监控、液电一体、无人驾驶等先进科学技术的集成应用,以农业机械装备的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奠定企业保增长的发展基础。要做好市场“大文章”。再好的产品,必须适销对路、需求充分。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其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对于国内农机企业来说,面对新发展阶段国内市场潜在的巨大需求机遇,要加大国内农机市场调研力度,精准定位产品功能价值,差异化布局目标市场,创新营销商务政策,巩固提升原有产品市场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积极推出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布局新业务、提供新服务、创造新业态,、新业态布局、新模式构建,为满足潜在或空白市场需求创造良好条件,为企业做大做强农机装备产业提供强有力的市场支撑。要积极服务“大客户”。如果说市场是链接企业和用户的桥梁和纽带,那么用户则是让这一桥梁和纽带巩固有效的关键。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种粮、种好粮。” 、“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各类主体大力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这些发展新要求将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生产向着集约化和组织化发展,无形中会催生和培育出国内新的购机需求群体和购机大户。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新增农机合作社1.9万个,农机服务组织达到19.5万个。在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可以预期“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机合作社、社会化农机服务主体等组织会得到进一步快速发展,成为拉动国内农机市场保持持续需求能力的突出亮点,成为农机企业实现销量增长的“大客户”。
 
  做实稳的基础,提升增的质量。我国宏观经济大盘的稳定,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在于我们始终保持着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身处这样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环境,面对企业发展目标任务,农机企业既要在确保实现年度发展目标上下功夫,也要在企业保持一定增长水平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上谋长远,做实“稳中求进”的基础,做好“进中固稳”的质量,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在企业发展改革上,要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企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开展经营管理、制定营销政策、开发市场客户、优化产品结构、调整业务布局的重要遵循和指导思想,围绕组织架构、战略愿景、技术路径、营销模式、管理制度及资源要素等方面设定更高标准、明确更高要求,形成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工作方案和具体举措,推动企业在发展质量、发展效率、发展动力上不断变革、突破。在经营管理上,要立足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把握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基本特征和经济发展规律,创新企业发展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强化企业管理流程再造、资源优化配置、产品质量提升、技术工艺路线调整、成本费用控制及人力资源优化等措施,提高企业供给能力与市场、用户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实现企业供给增量改革与存量调整盘活双重作用下的高质量发展。在产品供给上,要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正视国内农机市场存在的农机农艺融合不够、农机农具配套不协调、农业机械化产品结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集成配套的机械化生产体系和系统解决方案还不够多、农机装备产业存在的中低端产品过剩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供需错位”等问题,深入市场调研、前瞻性行业预测、多角度用户分析,对企业产品类别、产品功能、技术平台、性能质量及人机工程生产设计等方面进行全新升级改造,梳理优化原有产品,加快多元化、复合型产品布局,加大“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全面应用,不断调整企业产品供给结构,提升企业供给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内需的同时走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作者:夏永平

热门评论

上一篇:推广互联网+农机作业!智能农机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下一篇:规模化效应已显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承担大豆油料扩种任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