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金融支农:我国农业生产风险保障体系正加速建设

来源:农机网整理发布
2022/10/10 15:51:05
45213
导读: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利用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与金融机构合作,一件件梳理、一条条研究、一项项落实,引导撬动更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领域。
  【农机网 编辑视角】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支农政策体系不断发展完善,金融支农服务覆盖面持续拓宽,金融服务农业农村的质量和成效明显提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据悉,2021年财政支持种业振兴投入40.36亿元,重点支持种质资源保护、制种大县奖励、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包括种业在内,围绕粮食安全、大豆油料、生猪生产、高标准农田、乡村产业等重点领域,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利用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与金融机构合作,一件件梳理、一条条研究、一项项落实,引导撬动更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领域。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农业银行办公室联合印发《金融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从支持设施化规模化养殖、畜禽良种培育与推广、饲草料种植与供应、现代加工流通体系建设、中小养殖场户发展、智慧畜牧建设等方面,引导和推动金融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银行高度重视畜牧业金融服务工作,专门出台畜牧业行业信贷政策,全力做好生猪稳产保供金融服务,积极探索科技手段在畜牧业金融服务中的应用,努力提升畜牧业金融服务质效。截至2022年8月末,农业银行畜牧业贷款余额达到1488亿元,较年初增加255亿元,增幅21%。
 
  2021年,农业农村部推动金融机构探索创新支农服务,强化地方金融支农工作指导与支持。在积极总结地方和金融机构报送的金融支农惠农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梳理形成了金融支农八大创新模式与十大典型案例。
 
  金融支农八大创新模式中国建设银行“农业大数据+金融”模式、中国农业银行党建引领农户信用贷款模式、全国农担体系农业信贷担保助力乡村振兴模式、邮政储蓄银行“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金融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助力乡村振兴模式、中国工商银行“兴农撮合”服务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中国人保集团农业保险助力乡村振兴模式。
 
  金融支农十大典型案例农业农村部开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案例、河北开发上线“裕农通”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案例、吉林设立“政银保担”联动支牧联盟案例、江苏全面推进“富农易贷”案例、浙江全面开展农户小额普惠贷款案例、山东深入开展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案例、广东设立金融支农联盟案例、广西开发性金融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案例、贵州设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金案例、甘肃实施特色产业发展贷款案例。
 
  农业农村投资普遍风险大、收益低、回报慢,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是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机构坚守定位,牢牢聚焦服务三农发展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不断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
 
  从2018年开始,中央财政在内蒙古、辽宁、安徽、山东、河南、湖北6个粮食主产省(区)的24个产粮大县,开展了为期3年的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2021年,试点地区覆盖13个粮食主产省(区)约60%的产粮大县,数量达500个。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现两种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对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来说,这无疑是一步大跨越。
 
  随着“扩面、增品、提标”的推进,我国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涵盖主要大宗农产品的农业生产风险保障体系,在化解农业风险、稳定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注:本文由农机网(www.nongjx.com)整理发布,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农民日报、中国经济网。
 

热门评论

上一篇:发展机遇期:我国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

下一篇:“造新机、旧机改造”: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机械化推广进程正加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