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红河农用无人机低空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来源:云南省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农机科科长 刘汉明
2024/10/26 8:57:03
15519
导读: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的农用无人机作业领域的应用从最初的单纯农田植保,逐渐扩展到作物监测、无人机播种、施肥、短距运输等多个方面。
  【农机网 地方农机】 一、红河州农用无人机发展现状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的农用无人机作业领域的应用从最初的单纯农田植保,逐渐扩展到作物监测、无人机播种、施肥、短距运输等多个方面。为了推动农用无人机的发展,2021年至今,红河州农机管理部门利用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共补贴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购买大疆、极飞、极目等品牌农用无人机300余台,补贴资金271.5万元,执证飞手206名。2024年上半年无人机作业面积111.54万亩次,其中:飞播面积6.22万亩次,植保面积86.45万亩次,无人机施肥面积22.94万亩次,按平均每亩次作业收费20元计算,实现收益2230.8万元。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农业经营主体感受到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尝试使用无人机进行农业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全州有提供无人机植保、施肥等作业服务的经营主体50余个。
 
  二、红河州农用无人机在农业领域应用的成功案例
 
  案例一:高原山地农产品无人机运输研究。山区地区运输缺少交通基础设施,道路狭窄崎岖,交通堵塞常见,农产品运输是山区实现机械化的痛点和短板,为解决这一难题,红河州农机部门认真开展无人机运输研究,无人机具有小型轻便、灵活、可悬停等优点,可以绕过地面道路的限制,避开地形障碍,利用空中通道进行直线距离飞行,快速运输,从而节约时间和能源,在山区农产品运输中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以香蕉运输为例,200米距离内,每天每架无人机可吊运香蕉约10吨,每30公斤吊运费收费7元,机手每天收入2100元,扣除成本后每架无人机每天有近千元收入,机手积极性高,对种植户来讲,对比人工帮运,每坨香蕉可减少7元磨损费,同时无人机可实现直接吊运装车,效率是人工10倍以上,在香蕉大量上市季节解决用工荒的问题,2023年在元阳县、金平县、红河县、屏边县等地吊运农产品、物资近4000吨,既解决了种植户用工荒、损失大的问题,又可实现机手一机多用不闲置,收入增加,还能促进大户自发购买无人机,提高当地农机化水平,无人机短距运输越来越成为解决山区运输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装备和技术支持。
 
  案例二:开展梯田水稻种植“无人机+机械化”试验研究。红河州水稻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20万亩左右,其中梯田水稻种植面积约67万亩,产量约28万吨,亩产约420公斤,占据红河州水稻面积的半壁江山。由于梯田水稻种植区山高坡陡,田块细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机械化一直是老大难问题。针对梯田水稻生产难的问题,2021年以来,红河州农机部门先后在金平县、红河县、元阳县开展试验研究,确立了以无人机为主、其他机械为辅的研究路线。三年来,装备从单一整田机械发展到无人机、脱粒机、轨道车、烘干机等多种农机装备服务生产,技术从单一的整田技术发展到无人机水稻直播、无人机施肥、无人机植保、无人机吊运、轨道车运输、机械化脱粒、机械化烘干等技术的综合运用,试验区水稻产量从2021年450公斤增加到2023年580公斤,已高于当地平均产量,亩均生产成本从2021年1300元下降到2023年900元,亩实现增收近400元,探索总结具有地方特点的“机械化整田+无人机播种+无人机管理+机械化收获+机械化烘干”高效节本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申请梯田无人机水稻直播技术发明专利,填补梯田水稻种植无机可用的空白,从技术和装备上提供了一套梯田水稻生产机械化补短板技术方案。
 
  案例三:红河北部坝区水稻无人机直播种植试验。2020年以来,州农机推广部门在蒙自市草坝镇、石屏县坝心镇、开远市羊街镇等地连续多年开展“无人机+机械”模式探索水稻种植试验。采取机械化整田-水稻无人机直播-机械化封草-无人机施肥-无人机植保-机械化收获-机械化烘干等技术路线。采用水稻种植“无人机+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可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农业的发展,激活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节约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经对比:蒙自市平均亩增产81公斤,实施面积204亩(按云恢谷子均价6.5元/公斤计算),产生经济效益为10.74万元;石屏县亩平均增产21.33公斤,实施面积102亩(按云航粳均价3.5元/公斤计算),产生经济效益为0.76万元;开远市亩平均增产12公斤,实施面积415亩(按云恢谷子均价6.5元/公斤计算),产生经济效益为3.24万元。元阳县平均亩增产139.77公斤,实施面积120亩(按杂交稻均价2.5元/公斤计算),产生经济效益为4.19万元;四年来累计实施面积1041亩,推广面积2.332万亩,累计节约生产成本571.34万元。采用水稻种植“无人机+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可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周边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有利于各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农民收入。技术按照绿色、无公害生产标准操作,在生产过程以物理和生物防治为主,较少使用农药和化学物,对环境不产生污染。
 
  三、农用无人机在低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一)技术瓶颈限制。一是无人机续航能力有限。目前,农用无人机的续航时间普遍较短,作业滞空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这对于大规模农田作业来说,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频繁的充电和更换电池不仅增加了作业成本,还降低了作业效率。二是载重能力不足。无人机的载重能力有限,难以携带足够的农药、种子、肥料等物资进行大规模作业。这限制了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对于一些大面积、高海拔地区的农田作业来说,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三是精准度有待提高。虽然无人机搭载了各种先进的传感器和定位系统,但在实际作业中,其精准度仍然有待提高。例如,在农药喷洒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喷洒不均匀、漏喷等情况。四是抗风能力较弱。红河州地处山区,风况较为复杂,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容易受到风的影响,导致飞行不稳定,甚至出现坠毁等安全事故。这不仅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损失,也给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人才队伍短缺。一是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无人机+农业需要具备无人机操作、农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等多方面技能的专业人才。但目前红河州这样的人才相对短缺,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一方面,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的相关专业课程较少,培养的人才数量有限;另一方面,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不足,难以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二是 培训体系不健全。红河州的无人机培训缺乏统一的培训标准和规范。目前主要依托无人机生产企业及经销商开展飞手,培训内容和方式单一,难以满足学员的实际需求。此外,培训费用较高,也给学员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三)使用成本较高。一是 设备购置成本高。虽然自2019年以来,农用无人机被列入补贴机具以来,可以享受一定程度的政府补贴,但高性能的无人机设备价格昂贵,对于普通农户来说难以承受。特别是一些高端的无人机产品,价格更是高达数万元甚至十余万元。这使得很多农民对无人机望而却步,限制了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普及和应用。二是维护成本高。无人机的维护需要专业技术和设备,维护成本较高。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缺乏专业的维修人员和设备,无人机的维修难度较大,成本也更高。此外,无人机的电池寿命较短,需要经常更换,这也增加了使用成本。三是运营成本高。无人机的运营成本包括人员工资、保险费用、场地租赁费用等。对于一些小规模的农业生产主体来说,这些运营成本较高,难以承受。此外,无人机的作业效率受到天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也增加了运营成本的不确定性。
 
  (四)农户认知度低。部分农户,特别是南部山区很多农户对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应用了解不够,缺乏使用无人机的积极性。他们认为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足够满足需求,不愿意尝试新的技术和设备。此外,一些农户对无人机的操作和维护不熟悉,也担心使用无人机会带来风险和麻烦。
 
  (五)耕地细碎影响无人机作业。我州大部分耕地在丘陵山区,‌耕地细碎化对无人机作业的影响较大,增加作业成本、限制了作业服务范围,进而阻碍“无人机+农业”低空经济的发展。由于土地分散,无人机需要在多个地块之间往返作业,使无人机难以统一投入使用,导致无人机作业服务的效率降低,影响了无人机新技术的推广普及。
 
  五、对策建议
 
  (一)培养专业人才。一是加强无人机人才队伍建设。州内高校和职业院校应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农用无人机专业人才。例如,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工程等专业课程,培养具备无人机操作、农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等多方面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 建立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无人机生产企业应共同建立完善的无人机培训体系,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用于补贴无人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例如,制定统一的培训标准和规范,建立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同时,加强对培训质量的监管,确保培训效果。
 
  (二)加大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依托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快培育建设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建设的有关政策,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强无人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鼓励支持无人机服务组织申报创建以无人机作业服务为主的区域农技服务中心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鼓励无人机社会化服务主体通过跨区域作业、订单作业、农业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开展高效便捷的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鼓励无人机服务主体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普通农户及农业企业组建农业生产联合体,实现机具共享、互利共赢。
 
  (三)加强宣传推广。一是提高农户对无人机作业的认知度。通过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无人机作业的宣传展示,提高农户对无人机的安全性和在农业中的作用的认识。二是 推广成功案例。积极开展无人机作业现场会,邀请成功应用无人机的农户和经营主体分享在农业中的成功应用案例,激发农户的使用积极性。同时,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等方式,鼓励更多的农户和企业使用无人机。
 
  (四)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土地进行平整和集中连片分配,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这包括将传统农田改造为现代农田,保持土地承包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集中连片分配土地,便于机械化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同时,积极实施农业托管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和集中经营,形成大规模的农田经营主体,便于无人机作业。
 
  红河州农用无人机在低空经济发展中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技术瓶颈、法规政策不完善、人才短缺、成本较高和农户认知度低等困境。通过加强农机与农艺试验、培养专业人才、降低成本和加强宣传推广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困境,推动红河州农用无人机在低空经济健康发展。同时,成功案例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和推广这些成功案例,让更多的农户和企业受益于无人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热门评论

上一篇:池州举办农机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现场会

下一篇:宿州市农业农村局来萧县督查 “三秋”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