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论坛我国获4项新授牌遗产

来源:中国农机网
2018/4/23 16:30:48
25401
导读: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意大利罗马举办了第五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论坛,论坛上对8个国家的14项新认定遗产予以授牌,我国“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等4项新遗产名列其中。目前,中国所获授牌遗产总数已达15项,位居世界各国。
  【中国农机网 本站原创】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意大利罗马举办了第五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论坛,论坛上对8个国家的14项新认定遗产予以授牌,我国“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等4项新遗产名列其中。目前,中国所获授牌遗产总数已达15项,位居世界各国。
 

       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
 
  农林牧复合系统是因地制宜发展的农业新形式,农、林、牧三种农业形式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内,按一定的时序安排在一起进行管理,使得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循环复合的多样性生产活动的合理搭配促使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等得到充分利用。
 
  畜牧业产生的粪、尿是农作物和林木的肥料,农副产品及豆科灌木饲料林又是畜牧业的饲料源。在这套系统下,利用秸秆转化饲料技术、利用粪便发酵和有机肥生产技术是机械化发展的关键性技术。
 
  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
 
  桑基鱼塘桑基鱼塘是珠三角一种*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形式。这套系统把种桑养蚕和池塘养鱼相结合,在池埂上或池塘附近种植上桑树,以桑叶养蚕,然后通过蚕沙、蚕蛹等作为鱼饵料养鱼,又以塘泥作为桑树肥料,循环往复形成一个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丝织布、蚕蛹喂鱼、塘泥肥桑的闭合型生产链条,二者互相利用,互相促进,达到鱼蚕兼取的效果。
 
  以桑基鱼塘为例的生态农业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实行无废物生产,既有效地利用机械设备、化肥、农药,又尽量减少其污染影响。这种生产模式充分吸收了传统农业的经验,力争实现绿色植被大、生物产量高、光合作用合理、经济效益好、生态平衡佳等目标。
 
  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
 
  位于德州市西南部夏津黄河故道范围内的古桑树群区域的产品主体是鲜果生产,椹果销往全国各地,椹干晒制后也销往各地的药材市场。而鲜果加工、椹叶茶的制作则是丰富了椹果产业的发展模式,延长了产业链。
 
  与此同时,在当地发展休闲农业,三产融合促进乡村发展。不同产业之间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把初级农产品生产与其后续性加工紧密衔接,并根据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市场条件,发展实用的生态农业。
 
  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
 
  我国南方地区多以山地丘陵为主,缺少适合种植水稻的平原地区,劳动力消耗更大产量却没有任何优势,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梯田就成为了南方农业具特色的生产模式之一。“田中有寨,寨中有田”的立体景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灌溉体系。
 
  丘陵地区一直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灾区”,到目前为止,联合梯田仍保留着包括原始木犁、锄头、轨枷等50多种传统稻作农具,如何在丘陵地区实现全程机械化以及全面机械化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重中之重。
 
  特色农业尽显中国智慧
 
  农业文化遗产聚焦了人类在历*创造并传承、保存至今的农业生产系统,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巧妙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土壤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人类智慧结晶。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事生产一直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虽然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尚不及美国等高度机械化国家,但是几千年总结出来的细微经验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依然毋庸置疑,中国的农业文化为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提供了宝贵智慧,对农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热门评论

上一篇:话题: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已进入“瓶颈期”?

下一篇:网络强国在农机行业的中国实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