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农业农村市场信息工作要点
- 来源:农业农村部
- 2020/2/25 10:18:19
- 20354
【农机网 热点关注】 2020年,农业农村市场信息工作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对标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强化运用市场化理念和信息化手段,着力完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抓好农业农村市场化、信息化、品牌化各项工作,提升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和调控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有效促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加强监测预警制度体系建设,推动深化农业农村市场化改革
(一)坚持依法开展统计。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统计工作决策部署,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局批复的《农业综合统计调查制度》《主要农产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调查制度》《农产品成本调查制度》等要求,组织市场信息系统履职尽责、上下协同,扎实做好监测统计工作。
(二)推进监测统计工作制度化。发挥好部门统计综合协调职能,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现代农业建设,完善农业综合统计指标体系,配合制定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并加强统计核算,强化监测统计队伍建设,修订监测统计工作规范,推进监测统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做好常规监测,紧盯市场热点敏感问题开展应急监测,强化优势特色监测调查,扩大“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影响力。建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价格每日监测机制,加强重点地区情况调度和网络舆情监测,确保重大情况和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报告。办好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例行发布会。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及时发布猪肉等热点品种市场供需和价格信息,引导生产和市场预期。
(三)创新采集分析服务方式。升级改造统计软件,提高可靠性和智能化程度,加强信息反馈和数据交流。完善农业农村部网站数据频道建设,丰富数据产品,强化数据共享,便捷数据服务。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平台,继续探索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数据获取、传输、分析能力,进一步发挥数据支撑决策作用。
(四)提高分析预警的专业性前瞻性。紧盯经贸局势、农业内外部风险因素,密切跟踪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和猪肉、牛羊肉、禽肉、禽蛋、蔬菜、水果、水产品等“菜篮子”重点品种价格运行和供需形势变化,增强农产品供需平衡分析的专业能力,提升预测预警工作水平,形成一系列对上有决策参考价值、对外有市场影响力的分析报告。要特别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市场运行影响,加强市场形势研判。继续组织开展中国农业展望活动,持续打造农业展望“百年品牌”。
(五)强化市场信息专业队伍建设。加大与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市场咨询机构等合作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农业品牌、信息监测预警和农业农村信息化等业务板块的外围专家团队,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外脑和智库在业务支持、决策参考和市场引导中的作用。加强新组建的分品种*分析师团队管理和服务,完善月报、全产业链会商、平衡表研究等工作机制,强化绩效考核,促进专家成果转化应用,拓展分析师队伍成长空间,发挥好专家队伍支撑作用。推动各地建立重要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市场分析专家团队,密切跟踪区域重点农产品市场运行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六)继续推动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加强与发改、财政、粮食等部门沟通协调,落实好2020年稻谷、小麦低收购价政策,及时反映粮食购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保障口粮安全、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市场平稳运行的政策建议。继续推进东北地区玉米、大豆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配合落实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制度。继续落实好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制度,推动完善内地棉花支持政策。以猪肉为重点,推动做好储备调节、预期引导和市场监管,严防“菜篮子”产品价格阶段性过快上涨,确保“菜篮子”市场运行基本平稳。
(七)提升贫困地区市场信息服务水平。继续开展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摸底调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深入开展特色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分析,探索建立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台账,促进产销信息有效对接。聚焦贫困地区市场信息服务需求,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优先覆盖贫困地区,提高信息服务精准性。
二、加快构建农产品出村进城网络体系,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
(八)继续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紧紧围绕“2020年底覆盖全国80%行政村”的目标,在目前18个省份开展整省推进的基础上,拓展到全国所有省份。加快推进益农信息社全国管理平台建设,强化对各省份的监督和指导。要充分利用益农信息社量大面广优势,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产保供,通过线下平台、线上站点、12316“三农”服务热线等,主动开展农资供求对接和农产品产销衔接,积极配合基层开展防疫宣传教育、物资发放、喷洒消毒等工作。创新运营模式,大力推动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依托益农信息社推动农产品上行,提升可持续运营能力。丰富益农信息社服务内容,推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向农村延伸。发挥益农信息社信息采集“传感器”作用,探索信息直报机制模式。持续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
(九)加快启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细化实化具体支持政策,推动工程落地实施。优先选择包括贫困地区在内的100个县开展试点,研究起草试点工作规范,加强对地方指导。探索建立数据采集平台,推进各试点县、各参与主体与平台对接。建立试点工作成效评估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和跟踪评估。总结试点经验和模式,逐步向全国推广。
(十)抓好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试点。进一步优化数字农业试点县项目布局和设计,加强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和指导,探索县域范围内重点农产品数字化转型路径,形成一批数字农业技术支撑规范和集成应用模式,总结一批可复制的数字农业发展典型案例。会同中央网信办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加强数字乡村整体规划设计,丰富“三农”信息应用服务,推进农村信息服务设施与资源整合利用,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探索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模式。
三、大力推进农业市场化品牌化,开拓市场流通新局面
(十一)进一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以生猪为主的“菜篮子”产品保供,搞好产销对接,确保“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压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菜篮子”保供稳价地方责任,会同“菜篮子”食品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研究修订完善“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指标体系,突出考核指标的前瞻性和引导性,进一步夯实生产能力、促进市场流通、提升质量安全监管、优化调控保障。印发2020年度“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的通知,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保供稳价工作纳入考核,以考促建、以评促用,全面提升“菜篮子”工程建设水平。用好“菜篮子”市民满意度第三方评估,跟踪市场动态,加强监测调度,反映分析市场苗头问题,及时提出政策建议。
(十二)深入推进展会市场化改革。精心组织好茶博会和茶日相关活动,弘扬茶文化,塑强茶品牌,促进茶贸易,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继续深化农交会市场化改革,以市场化、品牌化、信息化为引导,进一步完善政府和市场协作分工机制,创新农交会理事会制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平台;加强专业贸易服务,增强展会实效;在连续四年宣传推介区域公用品牌的基础上,重点聚焦企业品牌宣传推介,推出一批国内外影响力较强的企业品牌。发挥农交会示范作用,鼓励部省主办的展会加快市场化进程。
(十三)做大做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制定印发管理办法,指导地方加强对*和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规范管理。鼓励各地开展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加强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交流互鉴。
(十四)着力提升农业品牌规范管理。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中国农业品牌目录为重点,培育和提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农业品牌规范管理,制定印发农业品牌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新三品”指标评价标准、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和影响力指数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农业品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依托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推出一批农业企业品牌。开展国家品牌营销行动,举办农业品牌专场热销活动,组织新媒体集中宣传并带动网络销售。用好外展平台,加快中国农业品牌农产品走出去步伐。
(十五)加快推进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落地实施,以特色优质鲜活农产品主产省产地批发市场为重点,实施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加快生鲜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现代化冷链物流建设的转型升级。支持推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建设产地田头冷藏保鲜等设施。编制《“十四五”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市场体系,以三级市场体系为核心,着力提升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加快*产地市场省部共建步伐,认定一批条件成熟的*产地市场,加强规范管理,研究退出机制。指导各地加强村镇田头市场规划布局,持续推进田头市场建设。
(十六)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要加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农产品产销对接,加大重点地区和贫困地区优势特色农产品营销促销力度。举办“三区三州”、武陵山区、环京津贫困地区产销对接活动和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对接活动,依托大型农业展会举办贫困地区产销对接活动,开展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对接活动,探索产销对接长效机制,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相关行业,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农机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农机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